下载此文档

电视纪录片编导个人总结.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第一节纪录电影的本性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纪录电影奠基人约翰•格里尔逊在1926年评论罗伯特•弗电影观念,他们认为电影必须是有用的,它必须起到重要的公众效用。格里尔逊相信纪录片的艺术性是第二位的,他虽然赞扬高超的手法和创新的技巧,但他始终对任何为纪录电影添加美学含义的努力抱有疑虑。
从多方面来看,英国纪录片学派可以被当作是弗拉哈迪传统和苏俄维尔托夫传统两者相互妥协的产物。格里尔逊赞赏弗拉哈迪作品中的诗意化的精致、对自然场景的热爱和对身体力行的敬仰,但又对弗拉哈迪影片中渗透出的“新卢梭主义”沮丧不已。格里尔逊坚持认为,20世纪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城市和技术,它们要求集体和公众的解决办法,而弗拉哈迪的影片对这类现实问题毫不相干。
与此同时格里尔逊赞赏苏俄纪录电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却激烈地批判了苏俄纪录片的狂热成见:革命。
格里尔逊的纪录片理念倾向于实用、有效和理性,总之,他鼓励一种“解决问题式”的纪录片方法。他强调预制计划,一定程度的灵感和发挥是允许的,但他不赞成弗拉哈迪和维尔托夫的偶发性实验,二者都不使用剧本,弗拉哈迪相信纪录片本质上是摄影机的创造,而维尔托夫则认为它有赖于剪辑的创造。
但英国纪录片并不因此就必然显得沉闷和无趣,相反,某些纪录片却颇有才气、灵气和诗意。如怀特和瓦特的《夜邮》、埃尔顿和安斯特的《住房问题》等,它们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本质的真实和绝妙的工艺。
第四节法国“真实电影”派
进入60年代,“真实电影”就在阿法国纪录片领域异军突起,并很快波及到欧美各国。
所谓“真实电影”是指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主的叙事线索或理念,以直接性、共时性和逼真性为目的的纪录电影。“真实电影”一词最早是法国电影制作者让・鲁什用于指称他与埃德加•莫瑞合作的影片《夏日纪事》的,《夏日纪事》也被认为是第一步“真实电影”。
代表人物:阿伦•雷乃,影片:《夜与雾》、《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让•鲁什、埃德加•莫瑞,影片:《夏日纪事》
阿伦雷乃以拍摄现代画家的传记式纪录片起家,包括《梵高》、《高更》、《格尔尼卡》。
他说过:“如果一个人不会忘记,他就不能生存或正常运行,这就是我在拍摄《夜与雾》时提出的问题。它并不想建造另一个纪念碑,而是要思考现在和未来,忘却应该是建设性的。”通行观念认为,纪录电影赋予题材以历史的真实性,纪录电影的人物和事件犹如历史纪录的一样,免受感知,情感和心理的扭曲、侵犯和影响。但恰恰是这些扭曲成为了阿兰雷乃一生关注的焦点,不管那他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它们总是提供对事件、记忆和历史反照,以及时间、记忆和历史三者与个人和社会认同的关系。而贯穿雷乃创作这一主线的起点就是《夜与雾》。《夜与雾》拍摄于二战结束后十年,对作为纳粹政策奠基石的官方大屠杀进行了编年史式的呈现。影片中和平宁谧的场景和触目惊心的新闻纪录产生的辩证效应使得观众不但经历了大屠杀噩梦般的恐怖,也迫使它们对大屠杀进行深入的反思。就在全世界开始淡忘那些不可想象的恐怖景象时,雷乃却用电影化的方式将观众又带回到那不堪回首的经历之中。
为此,雷乃在影片文本、观众和历史三个方面创造性

电视纪录片编导个人总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1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