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ppt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目标
1、复****与王维相关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
4、背诵、默写诗歌。
第一页,共49页。
第一页,共49页。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第十六页,共49页。
第十六页,共49页。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第十七页,共49页。
第十七页,共49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第十八页,共49页。
第十八页,共49页。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十九页,共49页。
第十九页,共49页。
翻译诗歌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
第二十页,共49页。
第二十页,共49页。
分析诗歌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
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
触景思乡。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艺术特色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导入新课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逢”的意思是遇到。“入京使”即回长安的使者。诗人想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逢入京使 岑参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学****目标
1、复****与岑参相关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诗人自然质朴、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4、背诵、默写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752 KB
  • 时间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