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6第六章 渗流监测.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章渗流监测
第一节监测内容与布置
一、内容
二、监测布置.
第二节渗流(压)及其地下水位监测
一、测压管及电测水位计.
二、渗压计.
第三节渗流量监测
一、观测方法及设施
二、安装埋设.
三、观测与计算.

1—水泥砂浆或水泥膨润土浆:2—有孔管头;3—细砂;
4一砾石反滤料;5一聚筑乙烯管;1晋盖
图6-1测压管结构示意图
(图 6-1、图 6-2 )。
(二)安装埋设
造孔
在坝高或埋深小于10m的壤土层中埋设测压管时,可采用人工取土器钻孔;深度大于10m,或 在混凝土或基岩中钻孔,应采用钻机造孔。
在岩体比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的钻孔孔径,一般为50〜70mm即可,在覆盖层或风化较剧烈、 裂隙发育的基岩钻孔,为有足够的空隙填充封孔材料,孔径不宜小于100mm。埋设多管时,应根据 装管数量及直径,自下而上逐级扩径,原则上每增加一根测压管,相应直径至少扩大一级。自上而 下逐级成孔,自下而上逐管埋设。
无论是覆盖层或是基岩钻孔,严禁用泥浆固壁。需要防止塌孔时,可采用套管护壁,如估计难 以拔出,应事先在钻孔部位的套管壁上钻好透水孔。终孔后应测量孔斜,以便精确确定测点位置。
测压管制作要求
测压管由透水段和导管组成,透水段可用导管管材加工制成,面积开孔率约10〜20% (孔眼须 排列均匀、内壁无毛刺),外部包扎足以防止颗粒进入的无纺土工织物,管底封闭,不留沉淀管段。 也可采用与导管等直径的多孔聚乙烯过滤管或透水石作透水段,透水段与导管牢固相连。导管长度 视管材和方便埋设而定,两端接头处宜用外丝扣,用外箍接头相连。
下管埋设
埋设前应对钻孔埋深、孔底高程、孔内水位,有无塌孔以及测压管加工质量、各管段长度、接 头、管帽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于覆盖层钻孔,在下管前应先在孔底填好约10cm厚的反滤层料。下管过程中必须连接严密, 吊系牢固,保持管身顺直。就位后应立即测量管底高程和管水位,并在管外回填反滤料,逐层填实, 直至设计进水段的高度。从孔底至反滤料顶面的孔段长度,才是真正的测压管进水段(可大于测压 管管体透水段),也是该测压管的实际监测范围。对反滤料的要求,既能防止细颗粒进入测压管, 又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一般其渗透系数宜大于周围土体的10〜100倍,对粘壤土或砂壤土可用纯细 砂;对砂砾石层可用细砂到粗砂的混合料,回填前需洗净、风干,缓慢入孔。
封孔
凡不需要监测渗透的孔段(即非反滤段),原则上均应严密封闭,以防降水等客水干扰,尤其 在一孔埋设多个分层测点者,更需注意各测点间的隔离止水质量。必要时需在导管外套橡皮圈或毛 毡圈2〜3层,管周再填封孔料,以防水压力串通。
封孔材料,宜采用膨润土球或高崩解性粘土球,要求在钻孔中潮解后的渗透系数小于周围土体 的渗透系数。土球应由直径5〜19mm的不同粒径组成,应风干,不宜日晒、烘烤。封孔时需逐粒投 入,必要时可掺入10〜20%的同质土料,并逐层填实,切忌大批量倾倒,以防架空,管口下1〜2m 范围内应用夯实法回填粘土。
封至设计高程后,项管内注水,至水面超过泥球段顶面,使泥球崩解膨胀。
在坝基岩体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很发育的地段,通常不设埋管。
灵敏度检验
测压管安装、封孔完毕后,应进行灵敏度检验。
在覆盖层中采用注水试验,在坝基岩体中采用压水试验。在覆盖层中试验前先测定管中水位, 然后向管内注水。若进水段周围为壤土料,注水量相当于每米测压管容积的3〜5倍;若为砂砾料则 为5〜10倍。注入后不断观测孔内水位,直至恢复到或接近注水前的水位。对于粘壤土,注水水位 在五昼夜内降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壤土,一昼夜降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砾土, 1〜2h降至原水位或注水后水位升高不到3〜5m为合格。在坝基岩体中,通常采用压水试验,压水 。
当一孔埋多根测压管时,应自上而下逐根检验,并同时观测非注水管的水位变化,以检验它们 之间的封孔止水是否可靠。
管口保护
灵敏度合格后,应尽快安设管口保护装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现浇混凝土或砖石砌筑, 但均要求结构简单、牢固,能防止雨水流入和人畜破坏,并能锁闭、开启方便。尺寸和形式应根据 测压管水位和测读方便而定。当采用自计或遥测装置时,还应满足测量仪表的各种需求。
原始资料考证
在从造孔至灵敏度检验合格止的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和描述有关情况及数据,竣工时需提交 完整的测压管钻孔柱状图和埋设考证表,并存档妥善保管。
(三)观测方法
当测压管水位低于管口时,采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测压管水位。首先将水位计测头缓慢放入管内, 在指示器和蜂鸣器开始反应时,测量出管口至孔内水面的距离。应先后观测两次,两次读数之差不 应大于1cm。

06第六章 渗流监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lmus2
  • 文件大小167 KB
  • 时间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