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反射回路及检查方法.ppt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运动系统、
反射回路及检查方法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传导通路
二、反射概念及分类
三、反射的检查方法
1、运动系统
一般指骨骼肌的活动。
所有运动都是在接受了感觉冲动后所产生的冲动,通过深感觉动态地感知使动作能准确执行。
运动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组成,要完成各种精细而协调的复杂运动,需要整个运动系统的互相配合与协调。
运动系统的任何部分损害均可引起运动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
功能: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
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接收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可产生周围性(弛缓性)瘫痪。
锥体外系统
广义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狭义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总称为基底核。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及反射性运动,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和饮食动作等。
损伤后主要出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苍白球和黑质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症候群,如帕金森病;尾状核和壳核病变多表现为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症候群,如小舞蹈病;丘脑底核病变可发生偏侧投掷运动。
小脑
是协调随意运动的重要结构,它并不发出运动冲动,而是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脑干、基底核及大脑皮质等部位联系,达到对运动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
损伤后主要出现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两大类症状。
2、反射
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它是机体对刺激的非自主反应,如触觉、痛觉或突然牵引肌肉等刺激。反应可为肌肉收缩,肌张力的改变,腺体分泌或内脏反应。临床上主要研究肌肉收缩的反射(见检查)。其中包含深反射、浅反射(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效应器(肌肉、分泌腺等)

反射回路及检查方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5.52 MB
  • 时间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