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周代礼乐文化.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宗周的礼乐文明
一、礼的起源
二、制礼的原则
三、周公制礼作乐
四、礼与乐的关系
五、礼的分类
六、礼的要素
七、礼仪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礼的起源 1、关于礼的记载和讨论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惯。
▲夫礼之始,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蕢(块)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敬于鬼神
——《礼记·礼运》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
▲冠者,礼是始也。——《礼记·冠义》
以上三条概括来说礼始于饮食、成年礼和宗教祭祀,这些都是原始礼仪。但关于原始礼仪起源于何时何地我们今天已无从考察。
一、礼的起源 1、关于礼的记载和讨论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惯。
▲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礼记·内则》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周易·序卦传》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
这三条史料告诉我们,只有当社会上出现稳定的家庭时,礼才有产生的可能性。
一、礼的起源 1、关于礼的记载和讨论
▲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贵族们利用其中某些****惯加以改造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礼仪。
▲在我国古典著作中的“三礼”以后后来所谓“五礼”中都是包罗万象,婚丧、嫁娶、朝聘交往、礼仪乐舞、军队征伐、典章制度,无一非礼,而许多是来自原始社会化的风俗****惯,来自原始社会的。这种古老的****俗,经过阶级社会“圣人”的加工和改造,变为成文的礼,后来又变作成文的法。
——杨向奎
一、礼的起源 1、关于礼的记载和讨论
▲历史发展到军事民主制时代,掠夺战争加强了最高军事首长以及下级军事首长的权力****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特别是从父权制确立以来,就逐渐地转变为世袭制,人们最初是容忍,后来是要求,最后便是僭取这组世袭制了;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基础就奠定下来了,这不正是”大人世及以为礼”?于此我们可以说,“礼”是古代中国人从父权制家庭奔向文明社会的征程中获得的一件猎物。
常金仓
一、礼的起源 2、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古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社会交往的准则?
看法
人类学家的观点:莫斯认为是礼物中存在一种精神hau,迫使礼物不断地进行下去。如果不回赠,那么这种东西会使的拥有礼物的人本身会害病。
杨向奎:礼物本身具有迫使对方回赠力量,吐鲁番进贡马匹、玉石,而回赠物品是锻匹、铁、茶,同是两方生活所必需。生活必需品是物品力量的源泉,是迫使对方回敬的手段。
二、制礼依据的原则
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四时,列耳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主)于天也。——《礼记·礼仪》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四制》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系辞传》(已故金景芳先生认为“太极”就是“太一”,“两仪”也叫阴阳)
1、礼本于太一
二、制礼依据的原则
▲礼本于太一,就古人的初衷来说,无非是给礼寻找宇宙方面的根据,使它具有合法性和神圣性。——常金仓
1、礼本于太一
典型效法事例
天圆地方
五行观念及五方色、五方神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中黄帝
天坛
世界文化遗产
祈年殿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它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二、制礼依据的原则
▲泰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
2、礼尚往来
泰上贵德是人类处于尚无积累私有财富观念的时期,即《礼运》所说的“大同”之世,风俗崇尚博施济众,无偿地将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哪怕是素不相识的路人。
其次务施报意味着私有财产的观念已经萌生,赠人礼物,助人于危难。投之以

周代礼乐文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21
  • 文件大小2.19 MB
  • 时间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