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是由【26234660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改良
台州市临海巾山小学----章正统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根底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
成功与失败,好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根底知识、根本方法,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完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缺乏,需教学一线教师应地制宜适时改良。
关键词:实验设计改良
“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根底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关键。因此可操作、成功实验是课堂教学基石。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巨变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先天缺乏不可操作;实验设计复杂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对于这些现象,一
线教师就须应地制宜适时改良。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失败。现就对科学教学中一些实验设计改良谈谈个人体会。
一、化先天缺乏为后天完善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开展起来,小学科学也不例外。现如今配套学生实验材料包却存在着一些先天缺乏,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精力和珍贵时间,更可怕是挫伤学生科学探究积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有二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传递;热在金属片中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明白热总是从较热一端传向较冷一端。
课文中实验〔见图〕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一段加热。观察哪端火柴先掉下来?课文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展尝试,学生化了不少时间,可一上课学生向我抱怨却很多都说粘不牢,成功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终究出在什么地方?
找问题:通过了解又自己亲身实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蜡会在桌上凝固。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但蜡凝固时间快(指冬天,夏天正好相反),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不多。
改良:改蜡为修自行车用轴承油—“黄油〞。明白了其中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4课?空气热胀冷缩?中,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学生配套实验包中只有一个已粘连小气球,根本没有课文
插图中锥形烧瓶。见插图:
如果瓶内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空气就会往外挤。只要想方法观察到瓶内空气在往外跑,
我们就知道瓶内空气在膨胀〔课文中内容〕。分析课文得知,气球胀与瘪能反响出空气热胀冷缩。而导致气球胀与瘪是温度不同,因此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需要准备热水、常温下水、冰水,复杂异常。实验结果见课文插图:
找问题:问题是显而易见,按课文实验设计,需要一大堆瓶瓶罐罐,以及不同温度下三种水,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密封性,实验效果还不具有震撼性,对学生感官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深。总而言之,复杂有余,效果缺乏。
改良:实际上关于空气热胀冷缩历史上就已有成熟经典实验,从早先?自然?到近几年前?常识?采用都是平底烧瓶+橡胶塞+90度直角玻璃导管。实验时用手掌捂、放烧瓶使烧瓶内空气热胀冷缩来移动玻璃导管中一段红水。此实验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中可利用教师演示实验来设计“比一比谁热量大教学活动〞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到达教学目,克制了分组实验需大量时间组装缺点。
二、化复杂为简单
现在时代里,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不断地追求更大利益和权力,不断地索
取。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在科学实验里如果我们尝试一下哲学减法,减去空洞、减去迷茫、减去复杂、减去重复……,那又会怎样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6课?下沉物体会受到水浮力吗?
一课中,第一个实验让学生设计下沉物体受到水浮力大小,实验报告见下列图:
下沉物体受到水浮力纪录表
小局部浸入水中
大局部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重力
在水中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水量
实验时,学生****惯挂上一只钩码按记录表要求分三次实验,可问题纷至沓来,有小组汇报说“钩码怎样算小局部浸入,大局部浸入〞,有小组问“测力计指针只上升了一点点怎样读数据〞等问题。终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找问题:因为是分组实验,我们一般提供重物是钩码。实验用钩码质量是50克,,,。由于钩码高度小,要使一个钩码在水中分几个层次浸入,学生不易把握,且数据在测力计上也很难反映出来,。
改良:因此,做这个实验时,可因地制宜变更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一个剪去顶部矿泉水瓶一个,1号干电池三个。把三个干电池用透明胶带绑成条状。让学生把三个干电池看作是一个整体,使其浸入水中一个为“小局部浸入水中〞,浸入水中两个为“
大局部浸人水中〞,三个浸入水中为“全部浸入水中〞。这样,学生容易把握好浸入水中干电池数,,数据大效果明显〔这就是不采用钩码原因〕。三次实验以后,学生通过数据观察与分析后,很轻松地找出了水中物体浮力大小变化规律。
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这是一个经典实验,从原先人教版?自然?到?常识?直到现在?科学?一直没变。但是在实验时总存在着一些不完美地方。
找问题: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现象不够直观,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浪费严重。
改良:用大号漏斗和小块塑料泡沫〔涂上红色〕代替纸团和杯子做实验。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小孔,再用漏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说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空间,水就进不去了。然后放开按住漏斗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来,说明水就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空间。改良后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制了原先实验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现象更加明显。〔见图1图2〕
图1图2
三、化抽象为形象直观
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何思维,不管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分析材料开场……〞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法那么,但在这过程中必须提供丰富具体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拟、抽象、概括例证。小学儿童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形象生动教学,提供足够有构造材料,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物体?单元第3课?植物怎样生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气孔,但对叶光合作用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由教师讲解来认识。
找问题:用语言表达叶光合作用显得简单、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改良:先取两个1000毫升玻璃烧杯,分别放人同样多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大
号口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扣在两个盛满水水槽中,连接好导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一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光线很暗地方。过些时候,阳光下水草就会不断地冒泡,而暗处水草却不易冒泡,再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套在阳光下水草上试管内空气比套在光线较暗水草上试管内空气要多得多,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强度是不同。最后盖住试管口,把试管轻轻拿出来,将一根带有火星木条伸进试管,木条就会猛烈地燃烧,发出耀眼光辉,证明水草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材料容易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有效手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1课?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溶解,课本要求在两个玻璃杯里各装半杯水,分别投入几小粒高锰酸钾、砂糖、食盐、沙、面粉。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食盐、沙、面粉变化。观察报告见下表:〔空格中所填应是理想答案〕
食盐

面粉
高锰酸钾
砂糖
变成微粒大小
肉眼看不见
肉眼看得见
肉眼看得见
肉眼看不见
肉眼看不见
在水中分布
均匀分散
不均匀分散
不均匀分散
均匀分散
均匀分散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方法别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该实验目是从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实验中,得到“均匀分散〞结论。学生解释这一现象时会说:水变红了,高锰酸钾不见了。却得不出均匀分散这这一结论。
找问题:造成该问题原因是实验缺少参照物。乌申斯基说过:“比拟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根底〞。
改良:重新组织实验材料,增加熟蛋花一项材料。使实验更能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易于承受。具体做法是把搅拌均匀蛋液倒入盛有热水玻璃杯中,这时蛋花有浮,有沉有悬浮在水中,让学生进展比拟,使学生真正理解“均匀分散〞现象,效果就十清楚显。相应修改后观察报告见下表:
食盐

面粉
高锰酸钾
砂糖
蛋花
变成微粒大小
肉眼看不见
肉眼看得见
肉眼看得见
肉眼看不见
肉眼看不见
肉眼看得见
在水中分布
均匀分散
不均匀分散
不均匀分散
均匀分散
均匀分散
不均匀分散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方法别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探索研究过程,好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根底知识、根本方法,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完成。新教材刚刚起步,我们大家都在摸索前行,“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445 KB
  • 时间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