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 】是由【晴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良好的学风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以期对高校学风建设有微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风建设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01
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文件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在学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准确地了解学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学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高等学校预测并有效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
一、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存在归因偏差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虽然高等学校是把录取线作为入学资格,但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有的学生入学成绩远高于该校录取线,也有的学生刚刚与录取线齐平。如此,进入高校学****的学生参差不齐,不论是高分段还是低分段的学生,都有会把自己为什么进入到本所大学归因到学****能力不足、运气不好等上。而这种归因一定程度上让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信心,学****动机变得弱化,甚至认为自己没有“考试运”,预期自己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不会成功,这些现象的出现让学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认知,学****热情慢慢降低。
,心理情绪复杂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在情绪上是动荡不稳定的。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见识广博、个性突出。高中的“唯成绩论”压抑了学生心理,到大学后,周围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对自我内心的“理想”认知更高,如果现实没有给予他们内心预期的理想,便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差距越大,他们对现实的肯定就越低。比如,在他们的认知中,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天地。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校园文化,都应该充满学术氛围,但目前高校中确有娱乐亚文化、学术亚文化式微现象,如此一来,学生的心理情绪就会低落,从而导致学生的学****动机不强。
,学****自律不强
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如QQ、微博、抖音、快手、唱吧、微信、淘宝等,这些媒介随着大众的需求应运而生,不断满足大众的时间、心理、空间需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而在我国中青年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是手机用户的主流群体。2018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71%的学生在***到0点间使用手机,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因此,当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手机上,都放在了网络世界里,不免会分散他们的学****时间,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兴趣不高、学****时间较少、学****自律性变差。
二、运用教育心理学进行高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如今,学生的学****能力总体很高,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学****如学****自律性差、考风考纪不容乐观、不能有效规划时间等。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深刻剖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运用教育心理学中“人的行为的控制、调节及教育”理论,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入手,不断引导学生找寻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从而端正学****态度,增强学****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对处于社会关系特定位置中的人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模式和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是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应该具有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向导、自我定向等角色。教师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角色定位,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就能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兴趣、有***,让玩手机的大学生变成爱听课的大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重视学****热爱学****乐于学****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维纳(Weiner)的三维自我归因理论(表1)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因的探索可以激发、促进或防止、阻碍人们的行为。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成败的归因影响着他们的学****行为。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生在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学****行为。
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专业授课教师、辅导员、学校领导者、学校心理咨询师等,都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利用维纳的三维自我归因理论进行积极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学业成绩不好等归因自己的努力不够,或者是方法不对等不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减少学生以为是自己能力不高、任务难度大、运气等稳定的不可控归因。引導学生维持学****兴趣,合理安排学****时间,信任自己的学****潜力,不急于求成,不断拥有良好的学****态度,形成大家一起学****的良好风气。
学****动机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的一种需要。目前,学风问题岌岌可危,还有很大部分学生的学****动机不纯,甚至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如为了奖学金、入党、报答父母、谋求职业等,让学****在某一层面缺去原有的意义,那么当学生们对这些功利的事物不在追求的时候,甚至认为,在学校学****文化课知识,不如去校外“学****社会能力,因此,许多大学生开始逃课外出兼职、创业等,这种多元化的“学****动机”让学生在学****内容上注重了“实用”,当学****内容不“实用”便出现不学****的情况。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动机,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学生获得学****上的成就感。

虽然媒介的涌现给学生们带来了依赖性,给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不能排斥和规避媒介,而是要正确有效利用,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可以利用媒介进行教学,如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利用超星等APP进行课堂点名、课堂讨论等,让新媒体的发展为教学所用,而不是羁绊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拿出手机来进行学****讨论,正确利用手机进行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上课偷偷摸摸拿出手机来玩游戏,不再像以前课堂上教师命令不准玩手机,面对“手机”,要尝试让学生正确有效利用,不要通过“堵”,而要通过“疏”,让学生“敢”拿出手机,“会”拿出手机。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建设中的运用已经开展,但是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于自己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可谓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参考文献
[1]李莉,白云阁,徐少冈,——基于问卷调查的心理学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5):13-16.
[2]“手机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J].教育评论,2015(7):69-72.
[3][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150-153.
[4]《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
作者简介:杨涛(—),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陈妍(—),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view-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晴雯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