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茶园规划探讨.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生态茶园规划探讨 】是由【飞行的优优】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态茶园规划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夷陵区生态茶园建设的商议
监测站赵晓玲
茶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但影响其出口和销售的最大阻挡是茶叶卫生质量问题。由于工业迅速发展造成
环境污染,以及单作茶园中宽泛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等化学物质,使茶园环境碰到不同样程度污染,,%的茶园长远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种植,这各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
资源的开发利用,又以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纤弱性,给茶园以致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结果。混交树种
对茶树进行合适避荫,调治气平易湿度,改进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茶树干物质的积累,提升产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碳氮物质的代谢,提升鲜叶中以质量相关成分的含量。因此,经过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成立人工生态和经济效益
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茶园,改进茶区生态环境,提升茶叶质量
和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保证夷陵区茶产业可连续发展拥有重要意义.
一、夷陵区生态茶园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
1、天气条件
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源过渡的长江西陵峡两
岸,围绕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时分
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0-17。1℃,无霜期241
-1-
—318天,且雨水充分,年降雨量在1200—1600mm。区内茶园地处群山峻岭之中,常年云雾辽绕,植被覆盖面大,生
、土壤条件
,,为花岗
岩分化的酸性土壤,土壤风化层厚,透水透气性好,pH值
-,土壤有机质较为丰富,合适种植茶树。茶
区除去基本粮田保护区外,可供发展茶园的面积在20万亩以上,目前有茶园16。8万亩,还有4万亩的绿色茶园发展空间。
3、环境保护条件
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的保护。茶区经过对荒山荒地植树种茶以及坡改梯等措施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二是耕种过程中所用农药、肥料残渣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饮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及化肥等的残渣排放将严格控制;三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粉尘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安装换气扇或除尘设施加以控制;
噪声污染,因茶叶加工厂建在相对较空旷的山村,四周居民较
少且相隔较远,影响不大.
(二)基本情况
茶区涉及到9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80个村,
户,21。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3。1%。农村劳动力9。
,茶叶收入占
-2-
%。
二、茶产业现状
1、茶叶面积和产量已具规模
茶区现有茶园面积16。8万亩,,产值
,茶叶面积、
个乡镇,除龙泉、小溪塔、鸦鹊岭少量产茶外,其他乡镇均
有茶叶分布,邓村乡、太平溪镇、下堡坪乡为茶叶主产乡镇,
茶叶已成为夷陵区西部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本源。
2、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逐渐提升
截止2008年终,茶区现有茶叶加工厂291家,茶叶加工
厂房面积10万余平方米,从事茶叶加工人员0。2万余人,
拥有制茶机械2500余台(套)。
3、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迅速
茶区现有国家级良种一个,即宜红早,省级茶树良种两
个,即“宜红早”和“鄂茶9号”。目前,,,宜昌大
叶种约7万亩,%。
4、生态茶园建设初见见效
生态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有着广阔的远景。随
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行,茶树与生态树种混交,是夷陵
区退耕还林工程的一种造林模式,9年来,创建混交林4。5
万亩,其中:茶杉混交林4。2万亩,茶栗混交林0。1万亩,
茶树与杜仲、银杏、柑桔等混交0。2万亩,目前不但产生
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
5、茶叶无公害生产全面启动
2000年全国正式启动了无公害食道德动计划,推行无公
害茶叶生产。我区从2000年起,率先在邓村开发有机茶,
、培训,茶农无公害生
产意识明显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有机茶建设已初显见效.
到目前为止,已经过省无公害茶叶基地认定6万亩,认证和
,位于我省有机茶面
积之首.
6、品牌效益逐渐增大
2006年4月,邓村绿茶顺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2006年第47号),同月,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在夷陵
区浩大开业,这标志住夷陵区茶叶品牌战略的全面推行,茶叶市场系统的初步完满。夷陵区经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展茶叶市
场网络,推进茶叶品牌整合,提升了夷陵茶叶的有名度,“邓
村绿茶"、“萧氏茗茶”等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提升,
品牌效益逐渐扩大.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趋显现
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萧氏企业、邓村
“企业+
基地+农户+加工厂+品牌+市场"的运作模式,已开始显出
富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区现已培育出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
城、萧氏茶叶企业、邓村茶叶有限企业、昌发茶叶企业等一
批有影响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并逐渐向开发有机茶基
地、扩建改造茶叶加工厂,亲近联系基地和农民方向发展壮
-4-
大,部分集产、加、销、宣、研于一体的的茶叶产业龙头已初具雏形和初显作用。
8、茶叶取代能源建设开始发挥效益
茶叶加工取代能源建设已开始起步,柴改电、柴改煤、
柴改气等工程已经推行,并开始逐渐发挥效益。
三、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夷陵区“桔都茶乡”的战略部署,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充发散挥资源、区位优势,稳步扩大茶叶
生产规模,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成立由多种作物和林木组成
的生态经济茶园,并经过茶树与生态树种混交,形成森林生
态环境,充发散挥防范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
改进小天气的作用,成立现代化生态茶园系统,力争5年时
间,把夷陵区建设成为全国有名的生态茶园之乡。
(二)建设目标
到2013年,夷陵区生态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有机茶面积达到2万亩,每年发展0。,连续改造老茶园和低产茶园,适应机械化生产,推行运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提升茶叶质量,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水土流
失。
(三)建设内容、规模与技术措施
-5-
1、新建茶园
(1)建设规模
到2013年,创建生态茶园面积4万亩,其中:乐天溪
0。4万亩,太平溪0。5万亩,下堡坪1万亩,樟村坪0。
5万亩,雾渡河1万亩,黄花0。4万亩,分乡0。2万亩.
2)创建技术措施①创建树种:茶树、杉木、板栗.
②定植密度:混交林中,杉木或板栗作为伴生树种,采用
行间混交方式,茶树亩栽3710株,株行距为150×40×
30cm;杉木或栗树亩栽28株,株行距为600×400cm。
③整地方式:茶树推行抽槽整地,抽槽深度为60cm,宽
度为80cm;杉或栗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40×40cm.
④施肥数量:茶园定植前应施足底肥,亩施饼肥400千
克,钙镁磷肥100千克,或厩肥2000—3000千克.
⑤品种与苗木质量:低河山谷地带主栽宜红早,半顶峰、
顶峰以鄂茶九号、宜昌大叶茶为主。苗木质量要求:苗高
30cm,茎粗0。3cm以上,无检疫性的病虫害。
⑥栽后管理:造林后1-3年,每年除草、松土2次,并进
行合适施肥,对茶树进行合理修剪。当杉木控制茶树生长时,
应及时间伐;对茶栗混交林中的板栗,进行合时嫁接和施肥。
(3)预期目标
培育优异树冠,形成丰产骨架,三年成园,达到一年种,
二年采摘,三年单产过双百,名优茶产量占90%以上,形成合
理的茶杉、茶栗高效生态茶园.
-6-
2、低产茶园改造
(1)改造计划
到2013年,改造低产茶园面积4万亩,
亩,其中:邓村0。3万亩,太平溪0。2万亩,,三斗坪0。05万亩,,,.
2)改造技术措施
①裁汰低质品种:老茶树分5年全部挖除低质品种,补
植茶树新优品种,在每年秋季茶园封园后即时进行.
②改进土壤:抽槽换土,增施有机质肥料。每亩施农家
圈肥3000—4000千克,饼肥200—250千克,磷肥100
千克,钾肥50千克。
③改造树冠:对高杆低产茶园分期分批进行重修剪、台刈等要点技术,改造成便于机采的树型。
④补植生态树种:在改造的老茶园中补植杉木或板栗,采用行间补植方式,亩栽28株,株行距为600×400cm。
⑤修筑生物梗
生物梗依照自然条件特点,选择不同样的树种,密度设置
依照坡面长度和坡度大小修筑,采用乔、灌、°以下每隔60—80米设置一条,25°以上每隔30—50米设置一条,每条梗宽6-8米,每条3行(一行乔木、一行灌木,一行草),乔木株距为300—400cm,灌木株距为200-300cm,草本株距为30—50cm。
(3)预期目标
-7-
经过以上技术措施,实现亩平单产75千克,名优茶产
量达到60%以上,亩平产值3500-4000元左右。经过改造低
产茶园,逐渐全部达到高效生态茶园生产水平.
3、茶纯林补植
补植规模
到2013年,对现有茶纯林补植生态树或修筑生物梗,
总面积8。33万亩,其中:补植杉或栗4万亩,修筑生物梗4。
33万亩。按乡镇分:邓村0。95万亩,乐天溪0。86万亩,
,,下堡坪3。21万亩,樟
村坪0。03万亩,雾渡河0。92万亩,黄花0。34万亩,分乡
,樟村坪林场0。07万亩。
2)技术措施
①补植树种:杉木、板栗、生物梗(乔木树种:板栗、银
杏、杜仲等;灌木树种:柑桔、桑树、盐肤木;草本:金荞麦、白喜草等)。
②补植密度:杉或栗亩栽28株,株行距为600×400cm;生物梗乔灌草密度设置同“低产茶园改造”措施⑤。
③栽后管理:栽后1-3年注意保护生态树幼苗,,应及时间伐;补植的板栗树,应合时嫁接、施肥和经营管理。
(3)预期目标
经过补植生态树和修筑生物梗,生态环境不断改进,茶叶质量逐渐提升,达到高效生态茶园生产水平。
4、病虫害防治
-8-
(1)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
害,提升茶树自己抗性,减少病虫危害;二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
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三是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灯光进行诱杀、糖醋液诱杀、性诱杀。其他,也可合适使用一些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
2)技术措施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主要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
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降低虫口,减少病虫害。一是
冬季及时采摘、修剪和深翻茶园,冻死地下越冬害虫的蛹和
卵,—0。7度石硫合剂封园消毒;合时锄草、合理间
作和施肥,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
环境条件和茶树营养条件,提升茶树抗病虫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二是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第一加强对天敌保护,促进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经过人工大量生殖、释放天敌和
病原微生物,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和茶尺蠖病毒等。对于生物农药来说,除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列出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剂以
外,其他商品性的生物农药也必定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
才能在生态茶园使用。三是茶园虫害活动期一致悬挂频振式
杀虫灯,每30亩1盏;茶园中安插黄色粘虫板,每亩25
-9-
张左右,达到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预期目标
病虫害防治推行无害化,所属生产产品无害化达到无公
害质量要求。
四、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区、乡镇两级政府成立生态茶园建设领导小组,拟定生态
茶园建设量化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成立责任追究制度;区林业局要成立生态茶园建设办公室,认真做好协调、指导和服
务工作;区直、所在的乡镇相关部门依照项目建设的需要,
一致人力物力财力调换。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茶农认识
项目建设区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集中时间,睁开生态茶园建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会议、宣传车、宣传资料、培训
班、宣传栏、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宽泛宣传,做到再宣传、再发动、再提升,进一步深入广大干部公众对生态茶园建设多层次多方面的认识;二是要选择一片生态环境和茶叶经济效益较好的茶园作为示范代
表,召开现场会,请业主进行以身作则,让茶农与自己生态环境较差的茶园进行比较,扩大宣传效应;三是要召开动员
大会,加强广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教育茶农自觉保护全局,积极主动地参加建设,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加的优异建设氛围。
(三)睁开科学规划,加强技术指导
-10-

生态茶园规划探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优优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