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组织行为学讲义组织行为(一篇).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
1、作为动词:管理职能之一,建立结构、规定行为、建设文化、配置资源、变革组织
2、作为名词: 分工与协作的系统性安排或基本框架
组织
盈利性组织
非盈利组织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传统组织
虚拟组织
二、组织行为管理的指导思想
1、组织如何产生?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发展?
实现功能的非线性增长(集成理论)
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分工理论)
节约社会成本(交易费用理论)
2、组织存在与发展并不必然性,原因:
内部“熵”的产生
界面的存在
内部交易成本的提高
3、科学管理是连接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桥梁或纽带,在诸多专业管理中,组织行为管理是一项最具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一是由于组织是一个以人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二是生产率的提高、社会成本的节约、功能的非线性增长等组织效益的取得,是以个体个性的非完整性为代价的。
4、组织行为管理永恒的主题:内求团结,外争发展。
5、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组织内部的团结。那么,如何度量组织内部团结的程度?影响团结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Q1(t)Q2(t)
F(t)= E(t) ——————(式1-1)
d2 (t)
F(Force)——代表组织系统两个不同集成单元之间的集成内力。
Q1、 Q2(Quality)——分别代表组织系统中两个集成单元的质量。
d(distance)——代表组织系统中两个集成单元之间的心理距离。
E(Enviroment coefficient)——代表环境系数(E>0)。
t(time)——代表时间参数。
6、组织行为管理的目标:提高集成单元之间的集成内力(F↑)
通过提高集成单元的质量乘积(Q1*Q2↑)
缩小集成单元之间的心理距离(d↓)
简化环境(E↑)
组织行为管理学的内涵
组织行为管理学,是研究、理解、解释发生在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现象,进而预测、引导、控制、改变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提高组织集成力,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研究对象。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现象,包括人的可见行为,以及伴随这些可见行为的心理活动规律。此外,还要研究行为主体一般质量特征、心理距离状态及环境参量。
2、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及其科学管理。
3、研究层次。涉及四个层次,即个体、群体、组织和外部环境。
4、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二是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三是组织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5、研究目的。以研究、理解、解释发生在组织中人的行为现象为基础,以预测、引导、控制、改变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为手段,通过提高个体、群体、组织质量,缩小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群体与组织的心理距离,以及改善环境,提高组织集成力,进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6、学科特点。组织行为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组织行为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组织行为管理的学科地位
组织行为管理,属于管理职能中组织职能的范畴,属于管理者可迁移胜任素质的培养范畴。
组织行为管理学,属于管理的一般理论。
二、组织行为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讲义组织行为(一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njian401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