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是由【luc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ModifiedbyJACKontheafternoonofDecember26,2020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1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D,回答正确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23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A
解析
D项:丢失枪支不报罪、遗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属于不作为犯。所以,D项正确。
A项:根据《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其义务来源包括以下:(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刑法将不作为犯罪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纯正不作为犯或真正不作为犯,即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二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或不真正不作为犯,即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所以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真正不作为犯可以有其他义务来源。所以,A项错误。
BC项: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应具有以下三项内容:(1)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2)行为人有作为的可能;(3)行为人违反了作为义务,造成了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所以,B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
危害行为
笔记
编辑笔记
2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回答正确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98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A
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项:丙酒后开车,与石某撞车身亡之间,介入了交警指挥不当的因素,而此因素的介入具有异常性,足以中断丙酒后开车的行为与石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C项正确。
A项:甲重伤王某,甲的行为与王某的昏迷存在因果关系,乞丐的介入属于较为异常的介入因素,中断了甲的行为与王某财产损失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A项错误。
B项:乙纠集他人持凶器将李某逼至江边,在此种情况下,李某跳入江中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
D项:丁敲诈***陈某,陈某在汇款过程中的失误,并不妨碍丁敲诈***的行为导致陈某的财产损失,所以并不中断二者间的因果关系。所以,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笔记
编辑笔记
3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B乙以***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罪未遂
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15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
D丁在14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A,回答正确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13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D
解析
A项:原因自由行为,是指具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丧失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甲作为具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明知自己第一次吸食毒品会产生幻觉或短暂神志异常而仍自愿吸食,并因此伤害了伍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吸毒后产生幻觉伤人不属于法定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因此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甲对伍某的伤害并非主观故意和积极的追求,因此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所以,A项正确。
B项:乙以***故意刀砍陆某,已经实施了故意***罪的实行行为,主观状态为故意,根据具体符合说,乙是在精神病状态下杀害的陆某,乙成立故意***罪未遂和意外事件;根据法定符合说,乙有***的故意,且发生了其希望发生的死亡结果,成立故意***罪既遂。所以,B项错误。
C项: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项中丙触犯爆炸罪,且有证据证明丙已满15周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2款规定:
“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是无法准确查明被告人具体出生日期的,应当认定其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所以应当追究丙的刑事责任,C项错误。
D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或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丁实施砍杀行为是在14周岁生日当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丁某并未达到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
犯罪主体概述自然人犯罪主体
笔记
编辑笔记
4
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
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
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回答正确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91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A
解析
刑法学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二是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法律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包括①假想的犯罪;②假想的不犯罪;③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假想的不犯罪,即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却误认为不构成犯罪。
C项: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由于甲认识错误而误以为不构成犯罪,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的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所以,C项正确。
A项:农民甲醉酒后,认为拖拉机不属于机动车,而误认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法律认识错误。所以,A项错误。
BD项:处理“假想的不犯罪”的情况,原则上不能因为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的误解而不追究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以防止犯罪分子借口不知法律而实施犯罪并逃避罪责。甲只是主观上认为,不存在确实不能知晓的其他情形,其行为构成犯罪,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B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
犯罪主观要件
笔记
编辑笔记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cas
  • 文件大小534 KB
  • 时间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