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行书技法.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行书技法 】是由【小辰GG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行书技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
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行书
第一节认识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一种字体。早期行书介于草书和隶书之间,现在常
见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都要一笔一画地写得端端正正,写
起来都有点费时间,所以人们在书写不很重要的东西时,往往就写得自
由一点,草率一点,因而也快一点,但又要保持正体字的形体,这就是
行书。六朝以来,它就是人们手写的主要字体。
行书的特点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省
减笔画。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楷书成分多草书成分少的叫行楷,
楷书成分少而草书成分多的叫行草。
(人的三种写法:楷书、行书、草书)
关于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
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
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
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
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画行签押图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
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
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
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
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
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
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王羲之书法
第二节行书技法
1、行书的用笔技巧、结体和章法特点
行书的笔法技巧,总起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源于楷书,但更有它自己的特色。楷书
笔画多用直线,行书笔画则多用弧线。楷书在转折处多棱角,行书在转折处则多以转代方,
很少提按折翻,而是折意暗过,柔韧圆润。楷书的点画大多比较完整和独立,行书的点画
则大多比较随意自如,既可独立,也可自由变化,不受拘束。二是大量吸纳草书笔法,尤
其是行草书,常常一笔环转,连绵不断,点画流便,笔速势急,体态流动。三是起笔大多
露锋入纸,中锋、侧锋互用,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四是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
行与行之间,大多有笔势往来和笔意引带的特征,并时常用牵丝作为联系的媒介,显现出
它那流畅活泼的个性来。五是楷书点画大多依法求形,而行书的点画则大多以形求法。行
书虽运笔如飞,但不能浮滑草率,当在痛快淋漓中有沉着周到之精神。不能只图痛快,点
画潦草而法度荡然无存。
行书的结体技巧,总起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重心平稳,欹正相错。由于行书是以动
为主的书体,它的重心平稳必须在运动状态中去求得。无论体势有多么的欹侧,行笔有多
么的跌宕起伏,线条有多么的纵横交错,行书的结体都要平险结合,不使倾倒。二是有开
有合,疏密相宜。行书结体是自由的,在一行字中,哪个字大,哪个字小,都可作任意的
安排。所谓的“开”,既可左右打开,也可上下打开。左右是横向打开,上下是纵向打开。
所谓的“合”,既可左右合,也可上下合。左右是横向合,上下是纵向合。打开的结果是“疏”,
合的结果是“密”。一开一合,讲的是巧妙搭配,既不能平板,又不能狂怪。三是随形变化,
同字异构。行书结体贵在通变,凡遇相同的字与相同的字形,都要做到形随势变,无有重
复。
行书的章法技巧,总起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在谋篇布白的处理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
从黑白关系上看,楷书布白的要求,强调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必须
留白匀称。行书则不然,它的黑白关系一般都比较乱,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
与行之间的留白关系是乱中求匀,匀而不乱。二是在结体关系的处理上,楷书一般都要求
做到大小、长短匀称规整。而行书则不然,它在结体关系的处理上,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或奇或正、或疏或密、或虚或实、或开或合、或收或放,都可因势生形,巧作处理。三是
在笔势关系的处理上,楷书一般都是字尽势亦尽。而行书则不然,它在笔势关系的处理上,
常常是字尽势不尽、行尽势不尽。行书的气势要求是承上启下,波澜起伏,神满气足,生
意无穷。大凡一幅好的行书作品,在章法的处理上,一定是非常夺人眼目的,一定是非常
富有韵味的,富有情趣的,富有生意的。
2、基本笔画——点
反捺点:
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
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
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
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
锋。
斜点:
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
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
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
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
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
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
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
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
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
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
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
反之亦可。
横波点:
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
回锋。
隼尾点:
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
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
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
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3、基本笔画------横
仰势横:
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
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
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
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
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
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
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
力。
上挑横:
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
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
活泼。
带锋横:
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
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
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
条呈下凹状。
轻重横:
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4、基本笔画------竖
曲头竖:
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
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
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
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弧竖:
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垂露竖:
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
露珠下垂。
:.
并列横:
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
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
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
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
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
同。
开叉竖:
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
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
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
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
齐,变化复杂。
带钩竖:
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
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
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
相背竖:
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
5、基本笔画-------撇、挑
平撇:
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
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
稳不飘。
长曲撇:
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
短撇:
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尖锋撇:
此撇尖锋入纸后,迅即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
兰叶撇:
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
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
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
含蓄。
曲头撇:
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出锋处上钩。
曲折撇:
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
收锋,很含蓄。
弧撇:
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
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
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
反撇:
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
轻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
开叉撇:
此撇出锋处笔锋开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
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
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回锋挑:
和字左挑,实是两笔,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
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
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
垂头挑:
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
长挑:
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处与撇相呼应
6、基本笔画-------钩、折
:.
竖钩:
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
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
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
戈钩:
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
锋得势上钩。
竖弯钩:
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略
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
背抛钩:
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
出,使钩饱满有力。
蟹爪钩:
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
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
最后一笔,接横画后,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
钩,极为自然。
横折竖钩:
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
横钩:
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
下垂钩:
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
:.
回锋藏钩:
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
藏入画中。
平钩:
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
横折:
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
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
左斜折:
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
右斜折:
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内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
7、基本笔画--------捺
平捺:
逆锋入纸后,即向右行笔,一波三折,顿后将锋平出,此捺势甚平。
斜捺:
尖锋入纸后,即铺毫重按,向右下行笔,顿后出锋,此捺势斜甚有
力感。
回锋捺:
此捺与平捺相似,然行笔轻重有变,出锋处并不捺出,而是回笔将
锋收入画内。:.
带钩捺:
最后一笔是长捺,出锋时笔略向下带出,有一小钩。
长点捺:
最后一笔以长点代捺,笔由轻而重,再回锋收笔,头是圆形。
隼尾捺:
最后一笔如捺如点,笔在中间作一顿挫,突然笔出锋,露出锋尖,
如鹰隼之尾。
反捺:
此捺作反势,逆锋入纸后,笔向上凸起铺毫,然后向右下行笔,出
锋处笔又内拗而出,其形与一般捺相反,也需有高度的行笔技巧。
短捺:
最后一笔逆入后速行向右下迅笔,稍作提按即回锋收笔,行笔短促
有力,但捺的动作已全部完成。
重捺:
最后一捺为与上两笔相衬,故行笔特重,中间提按也不明显,出锋
时突然将笔提出,略露锋尖。
波折捺:
此捺行笔时起伏波折,收笔回锋。
曲头捺:
起笔处行笔曲折,然后再波折作捺,捺势圆润,锋也作收。
兰叶捺:
此捺行笔势甚平稳,惟头尾轻,中间略重,也似兰叶写法。
:.
平头捺:
此捺亦很有特色,其头齐平,也显稳重,然行笔较难掌撑。
弧弯捺:
捺的变化极多,可轻可重,可长可短,出锋可露可不露,此捺用笔
圆润,势成弧弯。
8、基本笔画------点画联系
横联横:
‘目、言’中间两横形断势连,短而有力
‘坐、无’两横都有牵丝相连,上横短下横长。
横联竖:
‘地’横画收笔处笔上翻连着写竖,有牵丝露
出,‘古’横竖笔热不连,‘林’于横画收笔时带着
写竖,‘清’第三横收笔处上挑写竖。
横联钩:
‘茂’横后连写戈钩,‘将’长横收笔时将笔从原
线内回至中间写竖钩。‘长’长横后顺势写竖钩,
‘宇’横后将笔上翻,从右方直接写竖钩。
横联撇:
,
‘者’横后顺笔连着写撇,其撇不出锋。‘左’横的
上挑反笔向左撇出,其撇出锋。‘俯’横后收笔处
反笔写撇,‘天’横画挑出写长撇,势连笔不连。
横联点:
‘岁’中间横后连写三点,‘领’中页字上横收笔
时笔从原路回锋至中间写点。‘年’字第二横后也
以此法写点,此连法外形不露,不见牵丝,‘迹’
横与点有牵丝相连。:.
竖联竖:
‘曲’两竖的起笔变化明显,‘其’两竖都是从左
起笔,左竖低右竖高,‘修、形’两竖起收笔完备,
写得都很果断有力。
竖联横:
‘至’竖后上挑写横,‘此’左竖连着写横,‘固’
左竖与上横都各自起笔,其形断,‘内’竖画后回
笔向上接写上横。
竖联点:
‘信’左竖上挑,凌空取势,抛笔写点,‘崇’最
后中间短竖后写左右点,‘外’长竖后写长点,其
形在连与不连间,‘视’中示字的点附于竖上。
点联点:
‘於’上点顺势接写下点,一向左一向右,‘之’
上点向左,左点上挑,‘初’两点相交,一尖一圆,
一轻一重,‘察’中间竖钩后挑出左点,再遥与右
点。
点联横:
‘弦’斜点带写横画,‘亭’上点重,横画长,‘云’
点与横之间相距较远,此字点画少,故意将字
写长。‘詠’点与横之间距离近,点重横轻。
点联竖:
‘期’左点上挑接写月字的左竖,‘怏’的竖心是
先写左右点,再写长竖。‘湍’的三点水上挑写山
字的中间一竖,‘仰’将上短撇写成横点,然后竖
下。
点联撇:
‘以’点后遥写一撇,距离拉长,字形即扁,‘少’
平点后上挑调正笔锋后顺势写长撇,‘为’字上两
点后将笔上翻,以反笔写撇,‘盛’最后两笔是点
:.
后写撇,其势较顺。
撇联点:
‘短’撇重点轻,字较稳固,‘楔’最后是撇轻点
重,因点所处位置不同,此处点重,也使字稳
固,‘叙’撇斜点平,利于下部点画安排,‘或’撇
开后笔呈抛物线状,写出最后一点。
撇联横:
撇画多数出锋,与横画在形上的联系较难,
顺其势而不必一定以牵丝相连,如‘竹、九、託’
字,而‘茂’字将左撇回锋向上连写横画,是极活
泼的用笔。
撇联竖:
‘俛’单人旁,撇竖不相连,形断意连,‘初’撇
开轻而挺,竖重而稳,‘虚’字下部丘撇后回锋向
上写竖,形也不连,‘斯’斤字旁上撇重而斜竖画
亦重,在字中为最重两笔,很突出。
撇联捺:
‘水’撇捺相连,取势自然,‘合’字撇捺特长,
很是潇洒,‘之’撇的出锋处接着写捺,撇由重转
轻,捺由轻转重,‘浪’撇轻而捺重,撇短而捺长。
9、行书练****方法
行书练****主要是训练基本功,学会用纸、用笔、用墨的技巧和行书的结体、运笔以
及章法布局等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再开始行书创作。
练****行书的方法,主要靠临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眼前照着写;“摹”就是把字帖放
在纸下,描着写。初学者可挑选一本自己喜爱的字帖进行临摹,最好是墨迹字帖。因为这
种字帖运笔清晰,落笔、收笔交代分明,用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所产生的浓、淡、枯、润,
以及行书点画转换之间的牵丝、顾盼,都在墨迹中表现得很清楚,比木刻本贴容易领会,
易于模仿。
开始临摹字帖时,要写的慢些、仔细些,不能草率。每次练完之后,要对帖检查,看:.
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像。不像的就再写几遍,如果老是写不像,也不要着
急,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分析,找出原因,重新临写,切记在临帖时因写不像而描描改改。
因为描改的笔画容易掩盖临帖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即使偶然改得与贴仿佛,也容易使笔画
软弱,不贯气。有时碰到难写的笔画或结构,一时临不像,可以用透明纸蒙在贴上摹写,
或用双线勾摹几遍,以便加深印象。
练****中有三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第一,通临。即把选择的字帖,不论长短,通篇逐字临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从整
体上学****该贴的气象,一般性的书写****惯,如结体****惯,线条走向****惯,欹正****惯等。长
期临****的结果,会在今后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得到显现,使创作的品味提升,被世人谓之“有
所本”。但这种临****方法的缺点是太耗费时间,也往往容易忽略名家的细节和微观结体的神
韵。
第二,个临。所谓“个临”,即对某名家法帖中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特别具有该名家书法
特点的字,进行重点临摹,以求神似,这样就会在自己将来的创作中很熟练地加以运用,
在整篇有其气象的同时,在个别字上凸显该名家的“神韵”来。比如临摹米芾《蜀素贴》中
的字“兰”、“诵”、“同”“通”“用”等,其右半部有竖钩的笔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往右
取势而向左倾斜,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写法,呈现出爽利、险峻的字势。这种写法溯宗于
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又有他自己的特色。如果这些字在我们的创作中得到熟练运用的
话,就会使通篇创作有“米字”神韵。当然这些做法仅适宜于行书练****和初涉创作的阶段,
真正步入创作阶段后,反而要尽量克服掉别人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行书风格。(即是武
术上所云“忘却招式”,无招胜于有招之境界。)
第三,要练好“眼力”,提高临摹效率,不要盲目地临摹。所谓练眼力,就是要仔细观
察名家是如何把这个字写好,它的结体,它的笔势,它的欹侧指向,它的线条,粗细浓淡,
以及这个字的整体的气韵等等,都要仔细观察,揣摩,以至于烂熟于心。再按照自己观察
的结果书写,效率一定会提高。不经过认真观察而“临池不辍”,反而会强化了不正确的****br/>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练“眼力”呢?除临摹时仔细观察外,那就是读帖。读帖很重要,
读帖的过程常常是分析,比较结构和笔画,总结书写规律,即“悟字”的过程。此外,还可
以用手指或干笔“书空”。到了一定熟练的程度,就可以丢掉字帖“背临”。背临若能得心应
手,基本写出原字帖的风格,达到“形似”,就算初步学会了一种贴。如果要进入创作阶段,
还应该反复揣摩,练****力求达到“神似”。然后再另换他贴,博采众长,为日后的创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临摹阶段,包括对临,背临等,往往容易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一字一画中。要
使行书尽快进入创作阶段,“脱帖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行书临摹达到一定程度,比如
相当多的字都可以“背临”出来时,就可以进行“脱帖练****这时,不要再按字帖上的字一
个一个地写了。而要找别的内容,用自己学到的结体,运笔技巧进行书写。如写一首唐诗,
宋词或是一段名言警句等。这种练****方法主要是培养整体驾驭能力,即处理章法布局,字
体搭配,浓枯对比,欹侧向背等的能力。……
在“脱帖练****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有三种,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
一种是急躁情绪。在经过一段临摹后,觉得“对帖临摹”已经得心应手,自以为可以“脱
帖”了,但一进入“脱帖练****马上会发现与“原帖”不像,因而非常急躁。据说有的书法爱
好者为此而一夜练****几刀宣纸,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脱帖练****中,仍然要循序渐进,
多观察,练眼力,多看看除所临的字帖以外其他人的书法作品,从整体上把握一副书法作
品的构成,边观察,边练****持以时日,必有大进。因为这时的书写,已经和以前的临摹
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前的练****是一个一个的单字,现在是练****创作”整幅的作品,已
经不是一个层次了。“脱帖练****阶段的情况,对今后创作影响极大,切切不可急躁。
二是沾沾自喜的情绪。毋庸讳言,经过对临、背临进入“脱帖”阶段,会使自己感到书
写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改观,甚至有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说已经像某某体了,于是:.
沾沾自喜起来。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克服,常会使练****者浅尝辄止,陷入“书奴”泥潭。要知
道,能够“写像”自己所临法帖的字体,是一大进步,但还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学****br/>书法的目标是通过临写古人、名人的法帖,掌握行书书法的一般书写规律和基本方法,用
以创作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具有个人创作风格的书法作品,而绝不是照抄别人的作品或
字体。“脱帖练****阶段,出现“写得很像”某家的字体,只是学****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离我们追求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它只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第一个否定,之后还有大量
的练****要做。
三是出现畏难情绪。有的书法爱好者进入“脱帖”练****后,发现有的字不如以前“对临”
和“背临”阶段写得好了,遇到一些原帖中没有的字,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处理,因而
陷入困惑悲观的情绪之中,长期不能自拔,甚至可能畏葸不前,半途而废。须知,书法练导,过早地从“临摹”阶段进入“脱帖”阶段,临写尚未熟练,脱帖后,就可能在书写原帖字
帖时,不能驾轻就熟,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多次不能如愿,便悲观畏难了。因此,出现
这种情绪时,应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脱帖”过早;如果是,还应当尽快回到“背临”甚至“对
临”阶段,加强临写练****同时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树立信心,总结经验,坚持长期练****br/>这样必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行书技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辰GG1
  • 文件大小1.07 MB
  • 时间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