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贤道场——峨眉山.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普贤道场——峨眉山 】是由【大于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普贤道场——峨眉山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峨眉之名的来历峨眉山位于四川
盆地西南边沿,峨眉县西南6公里处。人们平时所说的峨眉
山,是指大峨山,此外还有二峨山、三峨山。峨眉山名称的来历,是说大峨、二峨两山相对,眺望如蛾眉,细而长,美
而艳。蛾又作“峨”,故称峨眉,《峨眉郡志》称:“云鬃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娥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
眉山。”峨眉天下秀峨眉山纵横两百余里,山脉山峰起伏,重岩叠翠,气吞山河,飞瀑清泉,古木参天,索有“峨眉天
下秀”的美名。因为山高,且又处于中亚热带,形成了低云、多雾、雨量充足的山区天气,为植物生长供给了有益条件。据统计,峨眉山各种植物多达3000余种,这些林林总总的
植物为峨眉山披上了一件秀美的外套。南宋时期的有名诗人
范成大,曾在其踢《三峨》一诗中写道:大峨两山相对开,小
峨中峨迤逦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必涉海寻蓬莱?一日有四
季,十里不一样天峨眉山主峰为万佛顶,海拔3099米。从山
麓到峰顶,石径回旋,长达50余公里,直上云霄。因为山
高。山下与山顶气温相差约15℃,以致流传着“一日有四时,
十里不一样天”的说法。地灵人杰——幻出文君与薛涛唐朝著
名诗人元稹在给女诗人薛涛的诗中这样写道“:锦江光滑峨眉
秀,幻出文君与薛涛。”意思是说,澄碧的锦江水和艳丽的
峨眉山,孕育出了卓文君和薛涛这样才貌双全的女诗人,而经过这二位女诗人的风范,人们又可想象到峨眉的艳丽和锦江的漂亮。用现代的话说,卓文君和薛涛堪称是峨眉山的形象代言人了。可爱的“猴居士”峨眉山上的仙峰寺和洗象池一带是群猴栖息之地,山僧戏称之为“猴居士”二。他们常常成群作队地散在路边,或玩耍,或向游人索要食品,十分可爱,为旅行峨眉倍添情味。令人神驰的峨眉十景峨眉十景为:金顶祥光、灵岩叠翠、圣寺晚钟、象池夜月、白水秋风、洪椿晓雨、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大坪霁雪、罗峰晴云。这里景色奇异迷人,更有漂亮的传说故事,让旅客恋恋不舍。佛教圣地——普贤道场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属于普贤菩萨的道场。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在峨眉山的华严顶下边,住着一个姓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蒲公。蒲公祖辈都是靠采药为生。因为他常常去峨眉山上采药,就和宝掌寺里的宝掌和尚很熟悉。蒲公采药,常去宝掌和尚庙里歇脚,两个人讨论古今,商讨佛法,甚为谋利。一天,蒲公正在一个名叫云窝的地方采药,突然听见天空中传来了音乐声。他忙
仰头一看,只见一群人破绽踏五彩祥云,直往金顶方向飘去。蒲公心想,这些人能在天上驾云,不是神也是仙。于是随着
那片祥云,往金顶追去,想看看终究是些什么人。蒲公到达金顶,见舍身岩下云海翻卷,彩虹万道。在五彩光环中,有一人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黄锦袈裟,骑了一匹六牙大象,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头上有五彩祥光,脚下是白玉莲台。蒲公认不得是哪个,就
赶着回来问宝掌和尚。宝掌一听大喜,忙说:“哎呀!那是普贤菩萨嘛!我早就想见普贤,求他引导佛法,走,我们再去一趟!”说罢,拉着蒲公就向金顶跑去。走到洗象池,宝掌和
尚指着池旁地上的一片湿象蹄印说:“你看,这不是普贤骑的白象在这里洗过澡嘛!”说着更为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金顶。宝掌和尚跑到舍身岩上往下一看,只见岩下一片
茫茫云海中,有一团七色宝光,但是却不见普贤的金身。蒲
公问宝掌和尚是什么原由,宝掌和尚说:“那七色宝光就是普贤的化身,叫做佛光。”这时,蒲公突然看见光环中又现出了普贤的金身,就忙叫宝掌和尚看。但是等宝掌和尚看时,光环中却只现出了他自己的身影。蒲公感觉很奇异,就问宝
掌和尚:“怎么光环中只现了你自己的影子?”宝掌和尚对他
说:“你每日采药,救人磨难,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听以感人菩萨,向你现了金身。我做的好事还不如你多,所以只好看到菩萨头里的宝光。”因为蒲公在此看见了普贤菩萨,于是人们建普光殿(即今初殿)以纪念。这就是普贤菩萨最先在峨眉山显相示人。与此同时,传入中国的《华严经》也说,
西南方有山名光明,普贤菩萨与其门人3000人,常在此中
演说佛法。而峨眉山夜有“圣灯”奇观、日有“佛光”奇景,一片光明,故佛教徒们就认定峨眉山即是《华严经》中所称的光明山。这样,民间传说与佛经记录不约而同,于是峨眉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山就与普贤菩萨结下了不解之缘。普贤菩萨梵名三曼多跋陀罗,又译作遍吉菩萨,意思是身相与善事无所不在,精纯高妙。在大乘佛教中,普贤与文殊为释迦牟尼佛的两位胁侍,也就是协助佛教化传道的菩萨。普贤侍右,主持定德门;文
殊侍左,主持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实践)和解(理解)并进,定(禅定)和慧(智慧)双修。普赞主要在对佛以及
众生的礼敬、修行、护持等仪式上边悉心全力,是行为举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普贤菩萨曾发过大愿,要弘扬佛法,所以尊号为“大行菩萨”。普贤菩萨的坐骑是一头六牙白象。普贤的标准形象为着菩萨装,手执如意,坐于白象背上的莲
花台。据佛经说,六牙表示六种抵达此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峨眉寺庙峨眉山现存大小寺庙约
有5O余所,此中可游的寺庙主要有报国寺、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伏虎寺、洗象池、遇仙寺、金顶、雷音寺、白龙寺等10余处。这些寺庙经历代建筑修葺,又各具特点。诚如明人诗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峨眉山寺庙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每一寺庙内皆供有普贤菩萨像,这主要因为
其是普贤道场;其二,每一寺庙前都有一座“山王庙”,内塑脚踏黑虎的玄坛神赵公明,即《封神演义》中曾在峨眉山
罗浮洞修道、后身跨黑虎为虎作伥、死后被姜子牙封为“财神爷”的玄坛神赵公明——相传峨眉山中多有虎患,祀赵公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明可伏虎。事实上,这也是峨眉山佛道相争、佛道并存的一种残余形式。入山第一寺——报国寺报国寺在峨眉山麓,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又是爬山的大门,被称为“入山第
一寺”。报国寺古称会宗堂,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光道人主建,旧址与伏虎寺隔溪相对。庙中供奉普贤、广成和楚狂,取三教会宗之义,故名会宗堂。清顺治年间,闻
达和尚重修,迁到大光明山麓,即今址。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报国寺”州字,就是康熙皇帝御
题,大臣王藩手书的。古庙赏楹联在报国寺庙门上有副春联:
凤凰展翅朝金阙;钟馨颇闻落玉阶。这是对报国寺形象的描绘。因为报国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揽来凤亭,好似一只漂亮
祥瑞,振翅欲飞的金凤凰。宏伟的建筑报国寺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殿宇构造自然,挨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藏经楼,殿堂倚山因势,一殿高
出一殿。建筑为框架式构造,庭院式布局。殿堂双侧有僧寮客舍,四周围绕着吟翠楼、待月山房、花影亭、七香轩等庭院,园林建筑。布局谨慎。喜笑容开弥勒佛福三寻第一殿为
弥勒殿,内供一尊高2米的弥勒像。他喜笑容开,袒胸露腹,看见他的人,即便有再大的烦忧,也都会被他的笑脸所感染。这也正应了门上的春联:看他皤腹欢颜原是菩萨化相;愿尔清心虑尘去睹金顶祥光。大雄宝殿报国寺第二殿为大雄宝殿。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中供释迦牟尼佛,金色威严,两旁列十八罗汉。均高
,
为彩绘金身雕像像。这些佛像都是保留下来的文物,拥有唐宋造像遗风。七佛殿七佛殿为第三殿。殿中并坐七佛,丈六浑身,从左到右挨次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释迦牟尼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七佛像系清朝光绪年间隆德法师所塑,均盘腿坐莲,造型威严。最近几年从头装金
彩饰,光彩醒目。报国寺寻宝报国寺内收藏好多文物,在藏经楼楼上堂中正壁上挂着元赵孟頫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
大条幅,玻璃橱里有郑板桥的山川画,徐悲鸿的《达摩祖师》和康有为的书法《赠龙华寺上人诗》等。在大雄宝殿左面陈
列着历代名书画,有赵孟頫的条幅、徐悲鸿的花鸟、齐白石的芋头、张大千的墨荷、日自己松祷的山川,都独具风格。右边陈设室展出峨眉山邻近如符溪、双福等地出土的春秋战
国时期的铜器、铜矛、铜镞兵器等文物。别的还有高

,悬挂于报国寺对面小山上的圣积
晚钟亭内,明朝锻造,被誉为“天府钟王”。密林藏伏虎——伏虎寺对于伏虎寺名称的来历,民间有好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寺后的山形像蹲伏的老虎,所以取名伏虎寺;另一种
说法是,建寺以前,这里恶虎为患,于是和尚成立这座寺庙,命名伏虎,取“镇伏恶虎,免得祸害”之意。伏虎寺别名虎
溪精舍,初建于宋朝,寺几经兴废,清顺治年间重修。清康熙年间,寺里的第二代方丈寂无和尚在伏虎寺四周广植榛、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楠、杉、柏等树木,并按大乘经字数,每字植一树,共植楠
杉柏十万零九千多株。依据佛经典故,取名为“布金林”。
所以寺周古木参天,浓阴蔽日,是货真价实的“密林藏伏虎”。奇景探秘只管伏虎寺所有殿堂都被高大茂密的林木所遮盖,
但屋顶却素来不积蓄一片落叶败枝,一直干洁净净,一干二净,堪称一绝。所以伏虎寺又得了一个“离垢园”的别名。
为此康熙帝还特意题赐“离垢园”三字以道其奇异。据剖析,这类奇异的现象是因为伏虎寺处在群山环绕中,山风吹过这
里,形成环形气流,在屋顶旋转吹拂,正好将这些落叶都吹
走了。佛家之宝——华严塔伏虎寺大雄宝殿左边塔亭里的华
严塔,锻造特别精巧。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铜塔,又
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所以又称华严塔。塔通高

米,为十三级楼阁式铜塔。正面有塔门,门额上铸“南无阿
弥陀佛华严宝塔”,双侧联文是:“皇图稳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法界有有情,同
生净土。”塔身上下共铸佛像4700尊,佛像间又铸《华严经》一部,计195048字。塔刹为葫芦形,是一座兼具中国古代
亭台建筑风格的佛像艺术作品。造型生动的五百罗汉雕像伏虎寺内,还有五百罗汉彩塑金身造像,金光灿灿造型生动,是峨眉山佛教造像中的佼佼者。老树闻佛法——洪椿坪洪椿坪寺门的一副春联说出了寺名因缘:椿寺八百年迈树低头闻佛法;坪登数百丈众生合掌悟禅机。红椿寺前有三株高大的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洪椿古树,此中一棵是清朝康熙年间寺宇失火时烧毁的枯树,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依旧傲立不朽;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边的密
林中,到现在仍存。此洪椿经专家判定,树龄起码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这也正是洪椿坪名字的由来。洪椿,
属栋科落叶乔木,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洪椿晓雨“洪椿晓雨”是洪椿坪独有的自然奇景,它是“峨眉山十景”之一。这里因为环寺皆山,林密森森,阳光很难穿透树阴,所以空气湿度大,水蒸气不易发散。每当炎夏清早,润湿的空气便凝集成霏霏细“雨”飘向寺宇庭院,而四周林中,更是蒙蒙一片,并有淅淅“雨”声。其实,所谓“晓雨”其实不是雨,而是林中饱和的湿气经过凉夜冷却后
形成的雾水。“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形象地描述了这类奇异的自然情景。天下第一长联洪椿坪楹联众多,且品位
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等,寓意深刻。振聋发聩。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门坊上的双百字长联:峨眉画不可,且到红椿,看四壁苍莽;萤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悠闲
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格外幽静。很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很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灿。客若来游,总宜松开眼孔,领会些晓雨润玉,斜阳灿金,晴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烟铺锦,夜月舒练。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一生精进。有机遇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阻碍神通,才感人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这副春联应付工整,文采飞扬。上联写“洪椿晓雨”的峨眉秀
色,下联写临济宗祖师的开山伟绩,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的180字春联还多20字,是货真价实的天下第一长联。古庙寻宝洪椿坪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
它高近2米,直径1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有几百尊佛像。七方角柱上有九龙盘柱,上边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
图案,是人间稀有的艺术瑰宝。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不常见。七方千佛莲灯设计奇妙、工艺精深,令人称
颂,是寺内收藏的艺术珍品之一。听说,洪椿坪原名千佛寺,就是因为这座千佛莲灯而得名。旅客必到之处——锡杖泉在
洪椿坪上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对于这个“锡杖泉”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明朝时的洪椿坪香火逛盛,僧众
云集,寺和尚数多时高达千人以上。但寺庙里缺水,寺院方丈德心禅师持杖祷告,用锡杖凿岩引水,他的做法感人了天池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时到现在日,锡杖泉仍旧四时不枯,甘甜清冽。到此的旅客必定不要忘了尝尝这日池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之水。无梁砖毅——万年寺万年寺位于峨眉主峰以东观心坡下的宽阔台地上,该寺最早为晋代高僧慧持(净土宗奠定人
慧远之弟)所建,明万历皇帝赐无梁砖殿题额“圣寿万年寺”,今后便向来称为“万年寺”。特点建筑——无梁砖殿万年寺内建筑宏伟,此中最有名的是弯顶方形无梁砖殿,由明万历
皇帝为母亲祝寿,命当时方丈福登修筑。殿外面通高16米,,顶上建有5座小型白塔,象征金刚界五方如来,还有4只祥瑞兽。这一别开生面的建筑听说是由一位久居印
度的西藏喇嘛设计建筑的。除大门外,全殿未用一梁一木。全用砖块砌成,所以称为无梁砖殿。殿内四壁充满佛龛,内供铜佛、铁佛。穹顶彩绘四位飞天仙女,各抱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姿态灵巧如生。无梁殿上呈半圆形,中空穹隆顶,下方为方形顶座,象征天圆地方。因为它的殿顶像一口
圆圆的铁锅盖在上边,所以大家都叫它“锅儿顶”。在锅儿顶上,还竖了一个红色宝顶。对于这个“锅儿顶”民间还流
传着一个故事:以前,峨眉山上来了师兄弟两个木工,他们都是神匠鲁班的徒弟。这日,来了两个和尚求他们修庙,一个
要修一座有天下最大佛像的庙。师兄说:“乐山凌云山上有天下最大的大佛,你就修座大佛寺吧!”另一个和尚要修一座千年不毁、万年不塌的寺庙。师弟说:“寺庙永不毁,香烟万年长。你就在这峨眉山上修座万年寺吧!”和尚走了此后,两兄弟分好工,师兄修大佛寺,师弟修万年寺,两人定在狗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大于振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