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无名画会 当代艺术史的深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名画会当代艺术史的深喉
在以“观念”和“策略”为先导的中国前卫艺术运动中,30年后重新露面的无名画会却以“深喉”的角色改写了其源流。
这群人手提自制的小箱子,里面装着颜料、画笔。
其中的一个对方头油画笔还不太****惯,后来在漫长的自我训练中终于得心应手;另一个则清楚地记得,四十多天来,他们把别人往外扔的艺术画册、复制品抢救了回来,以至于延误了绘画的时间。
这群人要去的地方是香山、十三陵,北京市区内弥漫着1966年特有的空气,拎着大画箱出去写生“不仅荒唐,而且危险”。市内常去写生的钓鱼台虽然拥有长长的河弯,前排有柳树,远处有层次分明的绿绿的高树,但要到1974年以后,这群数量逐渐增多的人才又得以重聚到这里。他们还把写生地点延伸到紫竹院、故宫、鼓楼、钟楼、北海、什刹海、后海等地,并形成了画会的规模。
他们对自制的、里面藏有绘画工具的小木箱充满着复杂的感情,这既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也是当年一群因为各种原因未上美院的艺术学徒们后来的工具――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他们不****惯画大幅画作了,此后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小型画张,即便处在旅居国外、拥有画室和画架的优越条件中,他们中的一个仍说,回到熟悉的小幅画作中来是唯一的工作。


被遗忘的硕果

赵文量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他兼着师长与同路人的双重角色。1957年他20岁以前,没有人告诉他该多久出去写生一次,他的工具是小木头匣、玻璃板、两支毛笔及少量的几种颜料。经人介绍他在一个叫熙化美术补****学校的地方学****但他觉得自己在那里也没有学到什么,还要忍受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一个正当年的小伙子没有工作是可耻的,而赵文量还拎着个箱子出出进进。
唯一的收获是在1959年,学校来了一个1j岁的学生叫杨雨澍,这个因出身问题考不上美院附中的孩子,当时正在小班画素描。如同他的线条画《月神》让赵文量感觉有意思一样,他对赵的画印象也很好。3年后,杨雨澍正式跟着赵文量学画。这两个人是理解无名画会的关键人物,他们对无名画会的后继者影响深远,去年,在艺术史学家高名潞北京的家中,现为旅美画家的马可鲁对二人仍有不可遏制的“说出”冲动。杨雨澍身上“山水第一”的中国性和对西方艺术家的不盲从是一次精神启蒙,而赵文量调色板上的单纯颜色令当时曾有过学院训练的、把什么颜色都混成灰色的韦海受到极大的刺激。他们在被学院抛弃的同时,也在摒弃那种千篇一律的规整教育。

1962年,同样在美术补****学校学****过的张达安、石振宇加入进来,他们是无名画会的中坚力量。在北京,学院绘画以外的圈子就这么小,此后于1973年加入的更多年轻人,部或多或少与他们有师友或间接的受益关系。马可鲁、张伟、刘是、李珊、韦海、郑子燕、郑子钢、史********王爱和等20人,属于知青上山下乡后重新返城的一代,他们很快结识了赵、杨等人,并经常在玉渊潭、什刹海、文化部宿舍“203大院”等处绘画,被称之为“玉渊潭画派”。
这些人的存在基本上可以勾勒出无名画会的全貌,他们以一种在野的、不入流的、自成群体的方式交往、探讨和绘画。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大都集中于风景画,这让人联想起加拿大国宝级的“七人画派”,七人画派用毕生精力去描绘加拿大的自然风景,其强大的生命质感和自然环境的同构性,使之成为开垦荒原时期的加拿大国家的精神原动力。与之可类比的是,无名画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在于

无名画会 当代艺术史的深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