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瓜霜霉病.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瓜霜霉病
Cucumber Downy Mildew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子叶受害,正面呈现不规则褪绿黄斑,潮湿条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瓜以后,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或潮湿时更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病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干。在抗病品种的叶片上病斑小,圆形,发病慢,霉层稀少。
病原
病原为古巴假霜霉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ert.) Rostr., 属鞭毛菌亚门假霜霉菌属,是一
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无隔膜,无色,在寄主细胞间扩
展蔓延,以卵形或指状分枝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
养分。无性繁殖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由寄主叶
片的气孔伸出,单生或2~5根丛生,无色,基部稍膨大,
高165~420μm,主干长105μm,主干上有3~5次锐角
分枝,分枝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或
卵圆形,顶端具乳突,大小为15~×~20μ
m。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6~8个游动孢子(大型孢子囊可产生15~22个)。游动孢子无色,圆形或卵形,有2根鞭毛,在水中游动30~60min后形成休止孢,再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侵入。孢子囊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不充足的条件下,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曾有人报道该菌产生有性孢子,但至今没有关于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病菌适宜于高湿下生长繁殖,其孢子囊的产生、萌发,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均要求很高的湿度和水分。叶片上有水膜时,15℃,2h 后游动孢子随即萌发并侵入寄主。若叶片上无水膜,即使接种病菌也很难发病。在高湿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的速度快、数量大。如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并维持4h,病斑上就能产生孢子囊,若相对湿度为50%~60%时则不能产生孢子囊。在饱和湿度或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可产生大型孢子囊;孢子囊在5~32℃范围内都可萌发,萌发适温为15~22℃,温度升高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病菌在10~28℃范围内均可侵入寄主,侵入适温为16~22℃,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15~20℃。
病害循环
产生的孢子囊主要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5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0d。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次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一般能够满足发病要求,所以湿度是决定发病与否和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多雨、多露、多雾、昼夜温差大、阴晴交替等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地霜霉病的发生除与上述条件有关外,还受棚室内小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小气候又受棚型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很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大棚结构不合理而不利于通风排湿或结构虽合理但管理不良,温湿度控制不好,通风不当,棚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易结露,该病

黄瓜霜霉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