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陶玺和铜玺木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陶玺和铜玺木玺
1930年黄宾虹刊印《陶玺文字合证》,把陶印迹和古玺相印证,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皆相吻合。证明陶印迹系用印压抑而成。笔者在拙编《中国书法全集92?篆刻?先秦玺印》卷中已著录了几例相对照,如齐国陶印迹和玺印“左?[”(《92卷》290号,图1),齐国陶印迹“不”(图2)和玺印“不”(《92卷》339和340号,图3),韩国陶印迹“昆阳(市)”和玺印“昆阳(市)”(图4、图5)等等。笔者以为陶玺合证的深层研究,还可以解决陶器印迹使用玺印的材质问题。
陶器印迹必为玺印压抑所为,“玺着泥上,笔划皆峭立清晰,字底亦削平整饬,最为精美。”〔1〕关于玺印的质地,王献唐认为有陶、木、铜三种,他说陶印“昔人类未著录,陈?斋(介祺)半生搜求,从未一获。因疑当时或为木质,木质易毁,故未流传。”“陶印不能持久,印之器上,亦未能峭削精整,更后以铜玺钤之。……惟陶工贫窭,未必人人能备铜玺。其不能备者,只有仍以陶玺代之。故今存齐陶,其灼然见为铜玺所钤者,为量甚少,有则必精。”
陶印,“陈介祺半生搜求,从未一获。”可见难得,当然珍贵。拙编《中国书法全集
(92)?篆刻?先秦玺印》卷(简称《92卷》)收录西周至战国陶玺21枚,陶印规格都较大,现掇最有代表性的予以介绍:
秦陶印“咸屈阝里骄”(《92卷》814号,图6),咸,咸阳邑的省称,屈里是陶工骄所在的里名。《石》78页有阳文(正文)印迹应系此印之朱迹。印面是反文拓本,压抑以后,印迹为正文钤本。
“(?])氏”(《92卷》648号,图7),京都藤井友邻馆所藏。复斗穿带钮,有圆形穿孔。、、。此为先秦时期所见最大的陶质玺印。氏即典籍之?]氏。《竹书纪年》:“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氏。”事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黄盛璋先生认为“围而未取,故未入秦或楚。”应属韩国官玺。石志廉认为不同于三晋式,应为楚印。何琳仪先生归于韩国官玺,认为风格与一般三晋玺不同,可能受楚文字影响。〔2〕徐畅认为与三晋玺、楚玺皆不同,可能是春秋时?]氏开国玺。?],在河南省虞城县东南。《左传?哀公元年》杜预注:“?],虞邑。”
楚陶玺“?q=(权君)之?b”(《92卷》68号,图8),首字下有合文符号,首字的下部所从为“君”字,所以郑超先生认为是“?q君”两字合文。“?q”读为“权”。《左传?庄公十八年》:“楚武王克权,使?`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郑超云:“此两地相距不远,俱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南,权君的封地当是此两地中之一。”(郑超《楚国官玺考述》,《文物研究》
2期,1986年。)
“陈(?_)三立(莅)事岁右禀(?[)釜”,黄?F《衡斋金石识小录》下册14页著录,(《92卷》331、台湾《印林》75期14页,图9)京都藤井友邻馆所藏。锅盖把手形印钮。×。“陈?_”,人名。“三立事岁”,表示第三次担任中央陶官主持制造廪釜。“禀釜”,齐官定仓廪的釜,是为釜的标准量值。印文率意,笔画多则占地位置大,反之,则字小,任其乱石铺街,颇具粗犷朴拙的金石韵味。
魏国陶玺“襄城”(《92卷》652,图10),何琳仪先生《古陶杂识》据《陶汇》,引尖足布铭文释第二字为“襄”。徐畅案,此为陶玺拓本,故作反文左排。此陶玺钤记后印

陶玺和铜玺木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vuv3980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