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苗族芦笙文化特征浅论——兼论芦笙文化的苗族属性.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苗族芦笙文化特征浅论——兼论芦笙文化的苗族属性
杨光磊
【摘要】芦笙文化,是苗族思想感情的结晶。本文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专家研究等,论证了芦笙起源于苗族。并通过对芦笙文化的苗族特性、功能的探讨,提出保护和发展苗族芦笙文化的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繁荣苗族芦笙文化,推动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苗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苗族芦笙文化特征功能保护发展
芦笙,苗语叫“耿”,是用竹子、杉木、铜簧片制成的一种乐器。芦笙文化是一种以芦笙为主导,集音乐、舞蹈、服饰艺术为一体的独特的文化艺术。
苗族芦笙文化,即以苗族芦笙为主导,集苗族音乐、舞蹈、服饰为一体的,为苗族人思想感情所认同的一种苗族文化形态。苗族芦笙文化,是苗族思想文化的结晶,是苗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被普遍认同的象征和代表。
当前,深入开展苗族芦笙文化研究,对于繁荣苗族文化艺术事业,加强苗族地区同全中国、全世界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促进苗族地区以至更大区域内的民族经济,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侧重对芦笙文化的苗族属性、特征及其保护、提高、发展作一探讨。
芦笙文化的苗族属性1992年2月,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在全国56个民族向艺术节敬献的吉祥物中,唯有中国苗族文艺代表队敬献的是芦笙。
目前,尽管有许多民族吹芦笙、跳芦笙,但大量的传说故事、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专家研究等关于芦笙文化的资料都表明:芦笙起源于苗族,芦笙艺术主系苗族,芦笙文化一直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绵继于古往今来苗族的整个社会历史之中。①第一,从民间传说故事方面来看。在黔东南州及州以外的广大苗族地区,流传着如《芦笙是怎样吹起来的》、《芦笙的传说》、《芦笙和芦笙舞的来历》、《芦笙与“六声”》等大量有关苗族芦笙起源的传说和历史神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笙是怎样吹起来的》。传说在远古时期,美丽的苗家姑娘阿榜被老鹰精抓进岩洞,勇敢的苗族小伙茂沙用弓箭射死老鹰精,救出阿榜,并送给阿榜一支竹竽,嘱咐她在遭灾受难时吹响竹竽,他就能随时来帮助她。阿榜爱上了茂沙,于是便邀约苗族青年一起吹响竹竽,希望茂沙尽快回到她身边。当茂沙来到阿榜身边时,大家便跳起深情的竹竽舞蹈,共同祝愿阿榜茂沙结成伴侣。这支竹竽便是苗族芦笙的前身。在《苗族古歌》一书中写道:“姜央去砍竹,拿来做芦笙,……吹来才成句,喝气才成音,妹榜才喜欢,妹留才高兴。”(妹榜妹留是苗族传说中的女始祖,姜央是苗族传说中的男始祖)。在离凯里市17公里的舟溪镇甘囊香,于民国31年(1942年)正月十五日立的《甘囊香芦笙堂碑记》中指出:“窃维吹笙跳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正当娱乐,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举,以资娱乐而贺新年。”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芦笙起源于苗族,苗族与芦笙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第二,从考古发现的芦笙遗物方面来看。在远古时代,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等几大地区;夏至春秋则聚集于洞庭一带,被称为“蛮”;汉代移居于湘黔一带,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和“长沙蛮”;之后逐步向滇、川、桂诸省区移动扩展。伴随着这一重大迁徙,苗族所到之处,作为苗族文化象征和代表的芦笙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如在河南信阳的战国楚墓中有吹葫芦笙的

苗族芦笙文化特征浅论——兼论芦笙文化的苗族属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71635255
  • 文件大小131 KB
  • 时间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