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对当今医学教育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对当今医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宋代在三次兴学背景下,医学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呈现出制度化趋势,即教育管理体制的合理化,教材、教具的实用化,课程内容的多层次化,考试及评分制度的标准化,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及注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化。这种教育体制遵循了医学教学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许多理念沿用至今,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
【关键词】宋代c 医学教育改革当今启示
众所周知,宋代医学人才辈出,医学成就卓著。宋代医学取得丰硕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宋代医学教育的成熟。尤其是宋初的三次兴学,对医学教育进行了系统改革,使得医学教育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新特色。正是这些新特色为近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1 教育管理体制的合理化

宋代统治者极度重视和提倡医学,先后推行了三次教育改革,使教育管理体制呈现出合理化趋势。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诏令:"太医局更不隶太常寺,别置提举一员,判局二员,其判局选知医事者充之。[1]"国家开始设立专门的中央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行政官员设提举(校长)一人,判局(副校长)二人,特别规定判局要由"知医事者为之"。至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太医令裴宗元乞就太医局复置太医学,并依大观已行条例施行。[1]"这次复置后,中央医学制度才正式稳定下来。医学划归国子监管辖,称为"太医学",与太学、武学、律学并立,一直延续到宣和二年(1120年)。这标志着医学教育机构逐渐从政府的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医教分离"的教育管理模式,单独履行教育职能,纳入国家官学系统并且规定由懂医的人作行政长官。

了解宋代教育管理体系的合理之处,由此可推知建立独立的,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医政体系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这样的医学教育管理体系既避免了外行指导内行,又能在发生流行病或重大事件时给出明确的指示,及时解决问题。

2 医学教材、教具的实用化

宋代由于印刷术的革新,加上造纸业的进步,医学著作大量增多,为教材的编选打下了基础。庆历六年(1046年)由何希彭等人对《太平圣惠方》进行认真筛选,辑为《圣惠选方》一书,本书作为医学教科书使用数百年之久。仁宗嘉
二年(1057年)八月,平章事韩琦上奏皇帝设置"校正医书局"。于是在编修院中设校正医书局,由掌禹锡、林亿等人负责校正编篆古医书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版印行了相当一批古代医书,如《素问》、《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其中一部分古书被选为医学院校的正规教材。宋代医学教材编辑所用方剂多精巧得体,简明实用,符合临床教学应用的需要,对保证教学质量及普及医药学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宋代医学教材的实用性特色很值得出版者的借鉴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出版者也考虑到教材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材的编选开始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各学校由过去使用统一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发展到统编教材、地区协编教材、学校自编教材、改革创新实验教材等各种方式;而且从过去只有较少的高水平教师有编写机会发展为教师们普遍可以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出版社教材的编写。

在针灸学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表现的是宋代"铜人"

宋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对当今医学教育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