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性假设理论.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
——麦格雷戈
第三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二、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
三、四种人性假设
四、z理论与z式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哲学上讲的人性论是指人的一般本性和各个时代发
生了变化的本性,是人类本性的最高概括。

管理心理学上讲的人性是指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
劳动态度的看法,它不同于哲学上的人性观。它一般离
开人的阶级性,而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展开。
第三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一)儒家思想
人性问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
1、孔子的观点: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只是指出,“性相近也****相远也。”
孔子一贯主张“忠恕”之道,“忠”为尽己为人之谓;“恕”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之谓。
“仁”是孔子思想,或者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而“仁”的主要内容是“爱人”。
孔子的“爱人”体现在:
首先,爱人不仅是爱亲,即血缘的亲子之爱,而且是超越了爱亲范围,具有“泛爱”的性质。另外,正因为爱人不仅是爱亲,所以孔子还要求行“仁”德于天下。孔子把“恭、宽、信、敏、惠”纳入了“仁”的德目,体现了爱人的具体要求。
第二,从爱人的原则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所谓“忠”,并不限于忠君,还含有真心诚意待人的意思。所谓“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企图通过忠恕之道,实行爱人原则,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宽容。
第三,孔子所讲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不论是非的“乡愿”。他反对做一个不问是非善恶,只讲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只有真正怀仁的人,才能做到“能好人、能恶人”。
2、孟子的观点: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没有这“四心”就不是人。他认为“寻善”不是向外部觅找,而是反身而诚,内省的修养便成为***的重要环节。“四心”只要扩而充之,就可以成为仁、义、礼、智四德。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以仁爱为本的,
孟子则开始将其展开为仁、义、礼、智等具体规定,

其中更具特色的是关于“仁”、“义”统一的理论,在阐述“仁”、“义”相互关系的过程中,表述了他的理想人格。在孟子看来,心存仁德,行由义路,是高尚其志的行为,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居仁由义”是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仁”是“爱人”之心,是人心须居而忽失的为善的根本,孟子以“义”来规定“爱人”的界限。
3、荀子的观点: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提出了“制礼义以分之”、“注错****俗,积善成圣”的成长之道。显然,荀子与孟子不同,他较注重的是“修****过程,强调****俗环境和****行,这是他对孔子****相远”的发展。与孔孟一致的是,荀子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关键在于善于学****积善成圣。

荀子在阐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与孔孟相异的地方是开始将人格的内在品性与法的观念联系起来,开始注意到理想人格的现实基础。
(二)道家的思想
1、老子的观点:老子的人性论主要特点是人性自然,人性无善恶之规定,人性没有先天的道德属性。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善或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正是在这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从而返朴归真的成长之道。“上德若谷”的品质,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会采取“无弃”的态度;表现在恩怨问题上,老子主张“报怨以德”;表现在荣辱观上,便是“宠辱不惊”。

人性假设理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92 KB
  • 时间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