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刘宝民(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
摘要:“一槽、二炭、三覆盖”, 垇槽沉积, 含炭砂岩是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的基础,构造叠加是成矿的关键。
1 前言
黄泥湖矿点几年探采发现,矿点铀矿化除受层位控制以外,构造在黄泥湖矿点的矿化富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横穿矿区南北的NW向主控矿构造与第一层砂岩(J21)穿切后,在构造两侧形成铀矿富集带。在这一认识下设计钻探工程进行揭露,沿构造延伸方向揭露出一批工业矿孔,目前矿化沿走向控制长度已超过350米,还可进一步沿构造延伸方向进行探述,扩大找矿成果。
现就黄泥湖矿点构造与层位联合控矿的观点简要说明如下。
2 区域地质概况
从区域上看,矿点位于海西期(257Ma)的2-3Mr4花岗岩之上,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与南岭纬向构造带北部交汇处(图1)。由于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受南岭纬向构造带东西向压性构造南北挤压应力的作用,在花岗岩基底之上形成北东北西两组扭裂面,两组扭裂面的活动影响局部塌陷形成断陷盆地即垇槽地,之后正值中晚侏罗纪火山活动时期,是中国东部总体处于南北走滑,形成北
西西侧压应力时期,也即是江西中部和南部两条东西向火山岩带处于局部拉张部位,引起壳幔物质上涌时期,从而导致了侏罗纪花岗岩(燕山期)的侵入和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第一次大爆发期火山岩带的形成,黄泥湖NW330°垇槽侏罗纪中统砂岩与火山岩互层喷发沉积盖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
3 矿点地质
地层特征
以桂竹帽峰为中心2KM2的地层基本特
征如下:

矿点以海西期(257Ma)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细粒白云
母花岗岩依次由中间相—边缘相组成的花岗岩为基底岩性和剥蚀蚀源,基底受NW向扭裂面形成塌陷的影响形成矿点NW330°走向垇槽地,加上古地貌的影响,使垇槽形成北窄南宽的喇叭状,于槽地及两侧边缘沉积了一套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与玄武岩互层喷发的沉积盖层,最后以燕山期酸性流纹斑岩溢出而告结束,铀矿化主要赋存在第一层砂岩的含炭砂岩中,以及受NNW向和NE向等构造穿切的第一层玄武岩的碎裂岩或层间破碎带中,由于地形影响,砂源方向集中程度不一,砂岩特别是第一层砂岩厚度在槽地不同位置有较大差异,厚者达十几米,薄的仅数十厘米,甚至缺失。
第一层砂岩特征
砂岩为中粗粒,中细粒,长英质、多含炭质,含炭量高者类似于亚煤层(但不一定有矿化),槽地北部见含砾砂岩或砂砾岩,不整合沉积在花岗岩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槽地的以下三个区域,在槽地北部(即主含矿带)砂岩最大厚度可达14m以上,槽地西南和东南各有一个第一层砂岩厚积带,其余都为另星出现甚至缺失。第一层砂岩是矿点主要含矿层位,一般为中厚层状,含炭或含煤线,含矿富集地段砂岩为中薄层状与中厚层砂岩互层,受构造挤压后层间片理较为发育,同时裂隙裂纹发育,近地表易风化,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偏豆状。产状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 140-200°∠15-35°。总体倾向170°左右。
玄武岩
主要有喷发和贯入两种形式,以喷发形式的玄武岩为主,与砂岩沉积形成互层,是“一槽、二炭、三覆盖”认识中矿体的良好盖层,为火山口喷发溢流而成,由于喷发时冷却环境不同,玄武岩杏仁体发育有很大差异,有的杏仁体数量多且大,杏仁体大小1-3毫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306226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