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公德1.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公德梁启超我国国民最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公德。那么什么是公德呢?我们说,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就是依靠这个“公德”才成立的。人是喜欢群居的动物(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之语)。人如果不善群居,那么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不是泛泛空言高论说我们是人群就是人群了,而是因为有一样东西贯穿联络着我们,然后我们才成为了人群,这样东西就是所谓的“公德”。道德是内化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东西,但它又是表现在人的外在行为上的,所以道德就有了公和私之表现。一个人做到独善其身,那是私德,一个人做到有益于群体这是公德。公德、私德两者都是人所不能缺失的东西。没有私德则不能立,聚合无数的卑鄙虚伪残忍愚懦之人,不能结成一个国家;没有公德则不能聚合,虽然有无数洁身自好、清廉谨慎、愿望良好的人,仍然不能成为国家。我们中国道德的发达,不可谓不早,但是偏重于私德,而公德始终缺乏。看看《论语》、《孟子》等书就可知道,我们对国民的教化,道德的教育往往是最基础的。但其中所教私德占十分之九,而公德仅占其一。《皋陶谟》的九德,《洪范》的三德,《论语》的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忠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所谓知命知言,《大学》的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求慊,《中庸》的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曲,《孟子》的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种种,关于私德方面的论述,几乎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养成个人的人格,几乎完备了。那么,虽然有了个人的人格,就具备了完全的人格了吗?当然不能。今天以中国的旧伦理,与西方的新伦理来做一番比较:旧伦理包含,君巨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新伦理包含,家族关系,社会(即人群)关系,国家关系。旧伦理所看重的是,个人对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个人的独善其身,纯属于私德的范围,即使一个个人与另一个个人交往的道义关系,仍然属于私德的范围,这个可以用法律上的公法、私法的理论来证明的。);新伦理所看重的是,一个个人对于一个团体之间的关系。(以新伦理的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有三层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关于社会伦理有一层关系:朋友关系;关于国家伦理有一层关系:君臣关系。然而朋友关系,决不足以概括社会关系;君臣关系,也不能涵盖国家关系。为什么呢?凡是个人对于社会的义务,决不仅仅只限于对好朋友,即使一个人不与任何个人交往,他仍然对社会有不可不尽的责任。国家不是君臣所专有的,如果仅有君臣关系,则使以礼,事以忠,全属两个私人感恩效力的关系,那么与大家就没什么关系了。所谓前朝遗民不伺候王侯,难道是因为他们已不存在君臣关系了?众人必须遵守这三条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义务,然后才有了人格。中国五论,则仅有家族伦理稍为完整,至于社会、国家伦理,缺乏的太多。此缺憾必须要弥补。产生此缺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重私德轻公德的结果。一个个人的独处和一个个人对于另一个个人,其中必然的有道德因素的作用,这个问题以后再论!私德只是道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道德的全部应当是公德、私德两方面都好。私德和公德,本来应当是并行不悖的。然而提倡的人却有所偏向,于是后面的人相随相仿。比如,微生亩讥讽孔子卖弄口才,公孙丑认为孟子喜欢争论,此外,学问疏浅之徒,他们不懂得公德,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而大圣达哲,也往往不懂。我今天绝不想拾取古人片言只语而大发议论,并诟病他

论公德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