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航空物探的常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航空物探的常青树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就是把物理的仪器装载在飞机上面,从空中探测地球的磁场、电磁场、重力场和放射性场等,然后通过对“场”的研究进行地质找矿,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具有宏观、快速、高效、经济、综合、绿色、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特点。如此高精尖的技术到底用来做什么?事实上,当你需要进行精准的地质制图进而研究大区域构造的时候,当你试图寻找“藏匿”起来的金属矿和其他固体矿藏的时候,当你想在大中华复杂的地质地形中普查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航空物探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世界范围内来说,航空物探技术并不算稀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问世。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也已开展,但技术装备真正实现国产化却直到“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的实施才开始。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航空物探装备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基本实现国产化,离不开两期“863”项目的负责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熊盛青。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完成了航空物探技术从理论、方法到技术、装备的全面创新,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我现在50多岁了,不比年轻时候了,周末都要强制休息一天。”熊盛青说。话虽如此,现在的他还是每天早到晚走,多挤出时间来工作。他的办公室里,张贴着团队编制的中国陆域航磁系列图。有空闲时,他总是盯着这张图去看,每每发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想法,就赶紧拿来与团队成员一起琢磨。这些年,有不少灵感都是这么被他琢磨出来的。“只要乐在其中,就不觉得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够在航空物探之路上走这么远,离不开他的这股精气神。一张海报,一种人生熊盛青走上航空物探之路,说起来极具戏剧性。时光要追溯到熊盛青填报高考志愿前夕,有一天,他偶然在学校的墙上看到一张成都地质学院的招生海报。海报上赫然两段标语,一为***作出的指示:“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一为刘少奇同志的评语:“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这张海报瞬间点燃了这个年轻人心底的火焰,果断在志愿表上写下“成都地质学院”。一笔一画中,填满了他对未来人生路的期许。 1983年,熊盛青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从那时至今,熊盛青一直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从事科研与技术管理工作,“一转眼在航空物探领域就干了33年”。在航遥中心,熊盛青主要研究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相当于给地球做CT,要再细致一点说,就是做核磁共振。”熊盛青这么解释航空物探。据熊盛青介绍,航空物探最早是从找铁矿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家的铁矿,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是由航空物探技术探测到异常,然后才由地面作业发现的。除此之外,其他一些与磁性有关的,如有色金属矿产等,也大多是由航空物探先发现异常,在找矿前期为地面工作快速缩小范围。”也正因为如此,航空物探研究人员被誉为地质调查工作的“空军部队”,是地质找矿的先遣部队和侦察兵。�@样的定位,激发了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熊盛青当然也不例外。等到199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成为航遥中心最早的一位博士时,他也有了更多的积累去挑战一些高难度的任务,比如青藏高原。如果说有哪里一直属于我国航磁勘探的空白区,那一定是青

航空物探的常青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