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近代黄河治理科化考略.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近代黄河治理科学化考略谚云“水治则国治”,历朝视黄河治理为重要政事,无不竭尽心力以为之。然至晚清,内乱外患,国力匮乏,治河要政,无复过问。咸丰五年,黄河决于河南兰阳铜瓦厢,改道山东人海,酿成巨灾。明清时期黄河治理一向以“筑堤防,增坝埽”作为攻守之策,在维护水利系统方面可以说是成功的,但终非根治水患之策。 19世纪60年代,黄河改道造成的系列问题引起了西方水利工程师对黄河问题研究的浓厚兴趣。中国水利之兴,肇自上古,“工程学术为世界冠”。近代水利科学和工程技术虽有迅速发展,但目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欧美人士莫不钦佩赞叹,甚至将黄河堤坝与大运河、长城并列为“中国三大杰出的人造工程”。而中国历史上一些治河名臣的治黄理念恰与现代水利理论相接近,这使得近代中西方水利专家关于黄河研究的讨论与对话能够在延续传统的状态下对等进行。 20世纪20年代,中国水利专家提出了“河工科学化”的口号,黄河治理经历了从专注堤防到全流域管理的重大转变。张含英曾坦言:“中国水利事业虽有悠久之历史,但自科学方法之输入,则可截然分为两个阶段。而以近30年之发展,有显著之进步。”本文仅就晚清至民国时期黄河治理科学化的几个节点作一初步考略,以求方家指正。晚清黄河治理的政治与技术困境咸丰时期,朝廷疲命于东南,铜瓦厢决口后,更资以河为屏障,决口由“缓堵”至不堵,对于治河实在是力不从心。清廷在雍正年间设置南河、东河河督,分别管辖江苏段和河南、山东段。“河工本系专门之学,非细心讲求,躬亲阅历不能得其奥窍”,河员必须试署一年,期满黄河安澜后,方得实授。由此可见朝廷对河员选拔的严格和慎重。黄河北徙后,南河机构在咸丰十年被裁撤,东河机构也逐渐缩减,铜瓦厢以下的新河道由不谙河务的各省督抚负责,河政体制濒于解体。自决口之时起,朝野各方即对是否让黄河复归故道几度展开争论。从政治上看,明清时期黄河与漕运关系至为密切,除黄河本身之一部成�殇盥分�外,洪水及大量泥沙对于漕运及河道有着绝大的支配力,致使漕运断绝,酿成国家极重要之问题。冯桂芬曾言:“近代治河总为漕运索掣,以致两难。”漕运制度决定了黄河治理必然要围绕着“保漕”来展开。河务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物料、劳力和技术来维持,代价极其高昂,黄河改道山东后,漕粮改为海运,河工经费骤减。时值清廷边疆危机四起,无论塞防海防均急需大量军费保境固边,黄河复故需耗资五六百万,巨款难筹,权衡利害,复故之议遂屡次被否决。从技术上看,华北平原人口日繁,人进水退,河道面积缩小,自然之水受到社会环境的极大束缚,固定河道成为明清两代治河之首选方策。明代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清代靳辅继之“以堤束水”,均是采用堤防作为固河之技术手段。新河道形成后,河政崩坏,下游河防虚空,两岸“乡民荷锸携筐,自筑小堰以卫田庐”,堤防以民埝为主。直至同治末年,始有官修堤防,其时距铜瓦厢决口已有二十年。寻根扫描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治和动员能力,水利技术则为社会经济制度服务,整套治河体系历经明清两代已日臻成熟,其有效性也已被证明,那么,这种“成法”便不会轻易改变。当政者不希望承担由于变革带来的不稳定性,因为它可能造成民生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导致政局跌宕。因而,明知黄河亟须大治、根治,晚清朝臣们论治河依然因循“增立堤防”的旧章,提出“治标即所以固本”来敷衍搪塞。伊懋可认为,18、19世纪中国的水利经济陷入“技术锁定”模

近代黄河治理科化考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