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弑父、无父到回归——第五代、新生代电影“父亲”神话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弑父、无父到回归

——第五代、新生代电影“父亲”神话研究

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娜

学号 2002121167

【摘要】从关于“父亲”的神话的电影文本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自我与权威的文化
冲突与依归,来观照第五代和新生代的电影创作流变,呈现出从弑父、无父到回归的轨迹流
程,从而体现了电影文化中“弑父”的第五代和“无父”的新生代,其电影叙述终究不能超
越伦理学的束缚,而在不同程度上回归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弑父;无父;回归
【教师点评】论文以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父亲主题”在第五代电影、新生代
电影中的流变及其思想意识的发展轨迹,阐述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转型时期的中国
第五代电影、新生代电影对当下中国思想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回归的发展逻辑的理解。文章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知微见著,宏观地把握当代文艺创作思想与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点评教师:何志平讲师)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主力的第五代电影,有着深刻的父权文化的思想烙印,伴随其中的
是一种复杂的“父亲情结”。他们一方面以“父亲“为中心建构其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又批
判了这种”父亲“形象和父权文化的保守专制。影片中的主人公像《黄土地》(1984 年)的
翠巧,《红高粱》(1987 年)中的“我爷爷”、“我奶奶”,《菊豆》(1990 年)中的菊豆等都对
这种父权文化的权威发起了挑战,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电影文化中“弑父的一代”。
在说到新生代电影关于“父亲”的神话之前,我们先看看新生代创作的两个主要倾向,
其中一个倾向是“后第五代电影”,这一倾向的共同特点是:致力于突破第五代所确立的艺
术电影和精英文化的规范,无论题材还是形式上都迷恋于迥异于前的“新风格”的追求,他
们关注现实,醉心边缘和个体化,情独有钟于拼接式的影像风格,MTV 式的实录方式,摄像
镜头的摇荡甩晃⋯⋯;新生代创作的另一个主要倾向是“新主流电影”,其共同特点是从对
第五代的突破转向对主流的回归,他们的电影形态尤其关注在 21 世纪这样一个消费时代的
今天,大众消费的世俗趣味成为审美文化的主导趣味的氛围下,作为大众宣泄情感替代品的
电影,该以何种电影形式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他们在对主流话语皈依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
市场价值的回归趋势。在“后五代”电影中的“父亲”大都是缺席的,他们以自己为中心,
以青春自恋为特征,表现自我的成长经验,如《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 年)、《头发乱了》
(1993 年)、《十七岁的单车》(2000 年)等。《北京杂种》(1993 年)通过片名(“杂种”)
就隐喻了交亲的缺失,影片一开始就是男女主人公讨论打胎的情景,显示了他们既不受父权
文化的管束,自己也不想做父亲。和“后第五代”电影中“父亲”的缺席相比,“新主流”
电影表现了“父亲”的回归和父子的和解,如电影《洗澡》(1999 年)中年轻的来自深圳的
子一代和传统社会的父一代的和解,但是“新主流”电影的“父亲”又不同于第五代的“父
亲”,他们是温情的、可亲的、富于精神感召力的。
1
本文从第五代和新生代电影关于“父亲”的神话这一主题特性的轨迹流程来观照他们电
影创作的流变。
一. 弑父
第五代电影中关于“父亲”的神话俨然

从弑父、无父到回归——第五代、新生代电影“父亲”神话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