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述.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述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一、从历史考察中看农地制度中国古代三次农地变革的成败昭示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过三次大的农地变革,其中有两次比较成功,一次完全失败。第一次变革是战国初秦国商鞅主持的“废井田、开仟陌”。要旨是打破原有贵族领主世袭的“井田制”,“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新开垦的土地归垦者所有,公平征税,“托古改制”。宣布天下田为“王田”(即土地国有),家庭人口男性不满8人而田地超过一井(900亩)的,余田须分给同族人或邻里乡亲,无田的按一夫一妻授田百亩。这次农地变革作为王莽“托古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恢复“井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第三次变革是北魏到唐初实行的“均田制”(亦称“计口受田”)。唐初“均田制”规定:每个18岁以上的男子受田100亩。其中20亩可以传给子孙,叫作“永业田”;80亩归受田农民在世时使用,死后由官府收回,叫作“口分田”。“均田制”是在政府占有大量空荒地基础上实行的,不触动原有土地格局。二、封建土地制度的三种类型1、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但由于经济力量薄弱,往往被兼并。2、国有土地是封建政府掌握的土地在封建杜会整个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一般作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出现危机时的后备补充。3、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产生关系的基础,它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其始于秦汉,:第一、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资本可以自由流转。这使得土地兼并成为可能,而且社会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交易,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抑制。第二、地主虽然也可能参加农业劳动,但其主要是土地资本的经营者,而不是土地的经营者。第三、由于人口过剩,真正的土地经营者缺乏与地主谈判的能力,只能接受地主的经济压迫。第四、由于总体的制度安排着力于通过地主经济的主导地位凝固现行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对自耕农制度既存在压力(地主压制、消灭自耕农),又存在吸引力(自耕农通过购买、放租土地转变为地主)。传统中国的矛盾:地主和佃农的矛盾官府和平民的矛盾对前一个矛盾过去我们强调过多,对后一个矛盾没有足够的重视。问题:王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是因为农民没有土地吗?农民没有土地他就要造反吗?农民有土地他就不会造反吗?三、建国以来三次农地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发生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解放区在战争期间就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旨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虽然这次土地改革存在种种问题,包括其手段、方式、政策都值得反思。但无庸置疑的是:通过这次改革,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平田均地”的梦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变革是发生在1953—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先是初级合作化,后转入高级合作化,直到1958年的公社化。通过合作化运动,将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成了农地私有向农地公有的转变。这次土地变革总体看是不成功的。1958年11月,“%,共计12,692万户,组成了26,572个‘又大又公’的人民公社。”第二次变革的时代背景: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经济局面,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作为重工业的国防工业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高层决策人士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视为国家发达的主要标志,加之西方工业国家的严密封锁,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本积累,外界的封锁使中国的工业化只能走内部资本积累的道路,城市失业严重和其作为政治中心的现实使农村成为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载体。这样,农业、农村、农民不得不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提供庞大的和主要的资本支持,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非主动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人民公社的社员不再是土地所有者。名义上,他们是公有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他们是靠“工分”领取工资的农业雇工。这类雇工没有就业自由,必须在其居住的公社劳动、生活。公社的土地也不分成独立的地块让各个家庭独立经营,而是由公社的领导们统一经营。由于私人收益率远远低于社会收益率,上述公有制成了有史以来效率最低的土地制度。这种农地制度低效率的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国“8亿农民搞饭吃,饭还不够吃,衣还不够穿,要靠进口粮食和棉花来弥补。”尽管农民极端贫困,但是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51]仍然制造了史无前例的高生育率。为了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又大规模开垦东北的草地、湿地,在北方山西等省和南方各省的山地毁林兴修梯田,在各地围湖造田等。这给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