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华润26只猫的混乱.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华润:26只猫的混乱         宁高宁的26只猫华润,以贸易起家,在各行业大打并购战,纵横捭阖,快速扩张。然而如何管理旗下行业跨度大,企业层级交叉重叠的众多子公司,华润遇到了问题。华润在大陆引起广泛关注,缘起于1990年代中期在地产界收购深圳万科和北京华远;在啤酒行业将沈阳雪花、四川蓝剑、浙江钱啤等37家啤酒企业的控股权收入囊中。当时的华润以横扫内地各产业的疯狂并购引起普遍质疑,它依靠资金与政府背景,在国内大肆收购零售、房地产、啤酒、纺织、电力、建材、微电子、农业深加工等等一系列不相关联的业务。并一举成为与青岛啤酒并列的啤酒业龙头,稳坐纺织行业老三的位置,也是中国地产行业中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于1995年实现了由贸易为主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华润前总经理宁高宁曾说:“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虽然宁高宁曾想把华润做成一只老虎,但在很多人眼里,华润却只是26只猫而已。仅仅通过并购和资本运作显然达不到整合的效果。拥有了繁杂的子公司,华润却陷入了治理困境。●子公司众多造成集团战略模糊。华润在1990年代初中期基本上是在不断并购中度过的,给外界的印象是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缺少理性的并购。在宁高宁眼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事情,只要是有利润,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做。比如进入啤酒业的初因,一直流传的说法是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当时看了青岛啤酒的招股说明书,被该行业的增长前景打动所致。但是对华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集团内部却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专业化的声音似乎更符合外界的期望,因为世界上能够多元化成功的企业简直是凤毛麟角,比较中看的标本是GE,而亚洲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资本市场对华润的多元化似乎也不买账,普遍认为其战略不清,香港的郎咸平更是三番五次的进行质疑。当然,华润自有华润的道理。华润作为一家以贸易起家的企业,如果要在某一个产业做深做透,缺乏明显的技术优势、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但是华润却有着深厚的政府背景、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趁很多行业市场集中度差、缺少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的时候进行大刀阔斧的并购,迅速壮大规模。一旦成为行业垄断者之时,就可以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所以,多元化成为华润当时最现实的选择。然而随着几大行业并购的逐渐成形,其“产业整合”却未达到预期的影响力。由于集团旗下业务地域分布广、产业跨度大、业务关联度低的原因,在华润集团原有九大业务类别中,除去啤酒和纺织,能够较好体现华润“产业整合”理念的行业很少,华润根本无力对诸如地产、食品、零售、石化、水泥、电力、微电子等行业产生实质的影响力。●企业架构紊乱无序。华润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使企业数目迅速增多、业务庞杂、交叉经营严重,整个组织被分为集团、    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等,机构层次重重叠叠。有很多子公司都经营房地产和酒店业务;相同加工企业不断在各个子公司重复出现;上游下游的产品分属不同子公司经营等等。而且国企没有改革之前,每一级的公司都与相应的行政级别相对应,也与待遇挂钩,非常僵化。●财务管控乏力。随着规模的扩张,华润财务管理分散、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投资和担保易失控、同类业务分散经营、核心业务不稳定等问题开始涌现。虽然华润资本实力雄厚,但是面对大规模的收购和迅速增多的子公司,华润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1990年代初,华

华润26只猫的混乱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1188831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