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一)概念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病原物发展出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通常表现为免疫、抗病、感病和耐病。(二)类型1、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1)主效基因抗病性(eneresistance),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2)微效基因抗病性(eneresistance),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2、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1)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resistance):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也称为垂直抗性(verticalresistance)。这种抗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称为主效基因抗性、单基因抗性或寡基因抗性,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组成的变化而“丧失”,在生产上这种抗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resistance):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也称为水平抗性(horizontalresistance)。是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病原物毒性不依寄主抗性基因的变化而变化,寄主品种没有它们自己所特有的病原物小种。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也叫微效基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3、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1)被动抗病性(passiveresistance):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2)主动抗病性(activeresistance):受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1)抗接触:又称为避病(diseaseescaping)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2)抗侵入:4、根据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区分:(3)抗扩展:(4)抗损害:又称为耐病(diseaeatolerance),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严重损害的性能。(5)抗再侵染:植物的抗再浸染特性则通称为诱导抗病性(iducedresistance)。(1)高抗: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2)中抗:中等程度感染和受害;(3)中感:明显的感染,受害程度较重;(4)高感: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严重受害。5、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二、植物的抗病机制※研究植物的抗病机制,可以揭示抗病性的本质,合理利用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植物的抗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有先天具有的被动抗病性因素,也有病原物侵染引发的主动抗病性因素。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则可划分为形态的、机能的和组织结构的抗病因素,即物理抗病性因素(physicaldefense),以及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因素,即化学抗病性因素(chemicaldefence)。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30 KB
  • 时间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