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俗名徒长病。公稻子等。该病分布于世界各稻区,中国各稻区都有发生。该病经过种子消毒及采取无病种子可基础控制危害,但部分品种或不经种子消毒,育苗期间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1 症状识别
  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发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很快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l/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成株期通常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和苗期相同。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问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多个茎节生有很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步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
  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2 病原判定
  恶苗病系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Fusariumonili-formeScheld引发的。病部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通常五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有双胞,大/j、为4-6微米x2-5微米,最初在分生孢子梗上串生成链状或簇生成球状,以后分散。大型分生孢子五色,细长,新月形,两端弯曲尖削,基部有足胞,大小为16-57微米x2.5―4.5微米,通常有3―5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通常着生于数次分枝的五色分生孢子梗上,多数分生孢子集聚时呈淡红色或橙红色,干燥时呈粉红色或白色。
  病菌能产生赤霉素,因此能引发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 侵染循环
  病菌关键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病株上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亦有越冬能力,但不是关键的初侵染。
  病种子播种后,幼苗就会感病,重者幼苗枯死。健种子播种发芽后,也可因为分生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而引发幼苗发病,造成徒长等症状。通常病株中菌丝体会蔓延到全株,但不熊扩展到穗部。感病或枯死的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输而引发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侵染花器,造成秕谷或畸形,侵人颖或种皮组织内,而使种子带菌。脱谷时,病部的分生孢子也会飘落黏附于种子上,病菌便在种子表面越冬。
  4 发病条件
  4.1 带菌种子通常种子田未立即收割和脱谷,因为增加了带菌和侵染机会,这类种子播种后,往往比立即收割和脱谷的种子发病重。
  4.2 种子受伤、脱谷时,因为脱谷机空隙小,转速过快,可。造成种子受伤几率高,如播种这类受伤种子比未受伤的种子发病重。
  4.3 幼苗弱肓、苗床灌水不立即,缺水受旱,发生龟裂,易使幼苗根部受伤,或拔苗时因为育苗床土缺水使根部受伤,这类幼苗插秧后发病常重。
  4.4 浸种不根本药剂浸种不根本的病种子比浸种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