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例]
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多年前,在我们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安史之乱。为平息“安史之乱”,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三吏》《三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其中的《石壕吏》。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走进这个古老的石壕村。
(对于有一定中国史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简要的背景介绍有助于唤醒其知识积累,消除阅读的陌生感。同时,学****古代叙事诗,用背景交代做铺垫,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之所以不介绍作者,是因为这是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学生已在前两首的学****中了解作者生平了,故不作重复,否则也是应该较为详细地说一说的。)
一、走进石壕村
师: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屏幕上有几个词语我已经注了音,这些字音大家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错。请大家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出来。
ppt1:壕(háo)吏(lì) 邺(yè) 逾 (yú) 戍 (shù) 妪 (y
ù)
役(yì) 炊(chuī)咽(yè)
(学生在课本上标注读音)
师: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读这首诗的时候,请注意字正腔圆,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要读标准。
(学生齐读)
(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其实也是一种认字。这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打在投影上要求学生读几遍拉倒,而是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文中标注,这样学生每读到疑难字时就能看到注音,自然能加深印象。)
师:大家读得非常标准。大诗人杜甫走进石壕村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述之前,请大家关注几对词语。
ppt2:暮——夜 捉人——征兵、抓丁 怒——苦 且——自
无——有 幽咽——呜咽 独——只
请大家勾画出来。有些词语是诗中成对出现的,直接画个圈儿;有些词语与它配对的,是我补充的,请注在这个词的旁边。
(学生勾画,标注)
师:我们请一列的同学辨析这些词语。
师:请第一位同学告诉我们,“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诗人傍晚就到石壕村了,却发现这些官吏们夜晚才来捉人,你觉得这两个时间上的变化,能说明什么?
生1:我觉得当时的官吏很着急地在捉人,所以等到夜里。因为夜里人们都回去休息了,很好捉人。
师:乘着夜色,悄悄潜入村里,别人都在睡觉,把握更大。看来捉人的官吏们心情是非常急切的。
下面请第二个同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叫“捉人”(这个词多不好听啊),明明是扩充兵源,当然应该叫“征兵”了,“有吏来征兵”,好不好?
生2(不语,有些为难)
师:“捉人”这个词给你的感觉怎么样?那些服兵役的人愿意还是不愿意?
生2:不愿意。
师: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召集了去的呢?
生2(仍面有难色)
师:大家告诉她。
生(齐):强制。
师:是强迫的,是硬给拽走的。“捉人”让我们仿佛看见,别人在跑,他在追,追到了,抓了就走。比“征兵”“抓丁”更能表现百姓当时的生活状态。
再下一个同学,你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怒”和“苦”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3:能体现村里的人非常可怜,他们要被强迫去充军。
师:你对“苦”的感受更深。“怒”是什么样的形象?
生(众窃窃私语):凶。
师:对,非常凶狠、非常暴虐的语气下,别人只有哀哀的苦啼。百姓这样的生活状态给我们的印象就很深了。
下一位同学,存者为什么是“且”偷生,不是“自偷生”呢?
生4:因为他是一个人生活下来了。首先他生活得非常苟且的,并且他现在的安定只是暂时的,他的前途非常渺茫,说不定很快他又会被抓去充兵了。
师:你说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人吗?已经战死的人,那些年轻的生命就没有办法了,活着的人又是怎么样活着呢?
生4:苟且地活着。
师:这样的活着还不知道能活几天。这点你分析得非常好。
下一个同学告诉我们。这首诗中有几个“无”?还有几个“有”?
生5:在“室中更无人”中有个“无”,在“出入无完裙”中也有个“无”。
师:“室中”真的“无人”了吗?更没有什么人?
生(私语):男人。
师:对,没有充当兵力的年轻的男子。有没有男孩?有,只有一个,吃奶的孩子,他总不能去打仗了吧?不但没有人,而且没有——
生5:一条像样的裙子。
师:没有衣食,朝不保夕。生活的条件也急转直下。
“夜久语声绝”了,官吏们也押着老太太走了,我却“如闻泣幽咽”,为什么不是“呜咽”呢?
生6:“幽咽”的声音是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呜咽”声音是连续的。
师:为什么不能大大方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