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训练.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从全文看,作者的行踪和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说说文章结构上有何特点。
行踪线索:院子里—小煤屑路—荷塘—
感情线索:不宁静—自由—受用—惦江南    
结构上: 首位圆合,非常自然严谨。
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
1
朱自清写此文的时候,是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社会一片混乱。朱自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陷入了苦闷彷惶之中。他自己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自清,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一法”,因为他既反感国民党的“***”,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矛盾中,于是想找个避难所,保持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然而朱自清先生毕竟又是个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安心于这种“超然”。他“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外猎人在无边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先生想“超然”而又不能“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一句话,朱自清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种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的“不宁静”。
怎样理解心里“颇不宁静”
2
阅读第4、5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前段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花叶之美;后段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勾勒了整个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
(月下荷塘花叶神韵夺魄,塘中月色光影妙律勾心)
(2)赏析“袅娜”“羞涩”的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把盛开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袅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脸庞,形象地表现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动人,可谓形神兼备。
3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
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表现出荷塘上月光和月影明暗搭配自然和谐,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图景。
4、文章最后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何作用?
一是用用古代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二是含蓄地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4
接天莲叶无穷碧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5
荷叶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6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
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姿.
7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8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9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0

荷塘月色训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2014
  • 文件大小2.77 MB
  • 时间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