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9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 要
造船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它主要提供大型矿石和原油轮船、大
型集装箱船舶设备。目前,造船业是我国重加工工业中唯一能走在世界前列,与
世界先进水平较量的行业。
2003—2006 年世界造船市场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爆发式增长。2006 年全
球造船市场延续了 2003 年以来的景气高峰:全球新船完工量达 8010 万载重吨,
创历史新高;新接造船订单总额达到创纪录的 1055 亿美元,增长 37%;手持新
船订单量突破 3 亿载重吨,达到 亿载重吨。各指标都反映出 2006 年市场需
求的旺盛势头。其中,韩国继续排名世界造船业第一位,日本居第二位,我国居
第三位。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呈现由日、韩向中国转移的
趋势。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持续快速增长。1995 年全球排名上
升至第 3 位,此后连续 12 年保持在全球第 3 位的位置。2006 年全国造船完工量
145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20%;新接船舶订单 4251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0%;
手持船舶订单 687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73%。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占
世界市场份额的 19%,连续 12 年居世界第三位,与 韩 国、日本的差距大幅缩小;
新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 30%,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
世界市场份额 24%。
在 2006 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
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这一战略部署,中国造船业也已绘就了“ 十
一 五 ”的发展蓝图。预计到 2010 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 2100 万载重吨,造船产
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25%以上,初步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
局。
全球船舶工业正在向中国转移,预测 2007 年及未来几年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目前,世界造船格局呈现出韩、日、中、欧四极格局。在这四极当中,从产业周
期看,韩国处于成长期的后期,发展潜力有限;日本已进入成熟期,欧洲已进入
衰退期,只有中国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发 展 空间和潜力巨大。世界造船业由高
劳动力成本国家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是一条普遍规律。与中国其它制造业一
样,劳动力资源给造船业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造船企业越来越
受到欧洲客户的青睐,国 际知名海运企业奥芬公司、著名航运企业 —马
士基等也都正成为或已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最大客户。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造船业已进入广受资本热追的时代,预测 2007 年及未
来几年这种形势仍将持续。造船需要大量资金,这不仅表现在新造船融资方面,
还表现在新船厂的建设、旧船厂的改扩建以及配套工厂的兴建等方面。近年来,
在造船完工量直线上升的同时,各种资本也在不断涌入。在国内资本中,不仅国
有资本表现活跃,投资长江口、珠江口、环渤海湾三大造船基地的建设,民间资
本也十分积极,而香港地区的资本更是也对内地造船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
在国外资本中,韩国、日本的造船企业是投资中国的主力军,新加坡等地的资本
也对投资中国造船业充满热情。
2006 年,我国船舶生产企业总计有 888 家。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
东、辽宁 6 省市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利润占比上都位于全国前 6 位,6 省市
企业数量占比达到 %,销售收入占比 %,利润总占比 %。
我国造船业基本被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和地方船厂 3 大集团垄断。2006
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完工

船舶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vend
  • 文件大小1.40 MB
  • 时间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