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市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20—2030年).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市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20—2030年)




为了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转移协同发展,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根据《×××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12—2020年)》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与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从自发转移正逐步向有序转移转变。突出表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稳定增加,“的哥”、“客家大嫂”等劳务输出品牌初具影响力。二是从与产业转移脱节正逐步向与产业转移互动转变。既注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又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与培训基地的人才供给,直接实现校企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本地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三是从向外转移为主正逐步向内外转移结合转变。既把本市工业园区作为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激励园区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又依托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接收基地,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由此决定了我市新一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是起点高、要求高、难度大、有特色。
2

(二)问题与挑战。

一是人口规模大而不强。即我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规模均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大学程度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则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常住人口中的文盲率高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农村劳动力掌握初级以上技能的人数仅占10%,%,%,劳动力技能普遍偏低,影响了就业层次分布。二是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区域短缺现象并存。一方面,总体过剩的趋势仍然明显。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70%,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数量仍然偏高,总体上劳动力属于过剩。而且,我市人口中,0—14岁的比例较高,未来劳动力供给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区域内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差异较大,劳动力输出与劳动力短缺并存。三是政府统筹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难度增大。四是企业主动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五是劳动力自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参差不齐。
4

(三)形势与机遇。

一是区域产业重构机遇。我市正在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和“三城三区”规划建设,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将对我市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和向内转移提供同等重要的空间和可能。二是“双转移”战略深化机遇。随着省、市相关政策的出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将获得新的空间。三是绿色崛起的发展方式转变机遇。绿色崛起与扩大内需战略两者结合将为我市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带来巨大机遇,为我市劳动力培训转移创造新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发展优势为优势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的核心任务和“一园两特带动一精”的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体系,加大省、市共建山区职教基地的力度,构建区域劳动力转移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与就近就地转移共同发展,推进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人口分布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
4
“耦合匹配”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由“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高效配置,为把打造成为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宜居城乡”、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局统筹与区域规划紧密结合。从科学发展大局出发,以主体功能区建设引领劳动力空间布局,划分劳动力转移主体功能区,分区管理,差别考核,错位建设,促进劳动力转移与本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和提升,以劳动力转移配合、支撑、引导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的互促互动。

——坚持向外输出转移与就近就地转移紧密结合。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向市外转移输出,又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培训并激励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6

——坚持劳动力转移与劳动者全面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劳动力“发展式”转移,在转移的同时推进人力资源

××市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20—2030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0537网络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