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戏剧发展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戏剧发展史(上)1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 角抵戏" ,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 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 歌舞戏", 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 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 参军戏"; 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 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民间又出现了" 俗讲"和" 变文" 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 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 瓦舍"和" 勾栏";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 南戏"。元代, 北方形成" 北杂剧", 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 戏曲形成。 2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 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 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 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 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 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 实甫)、白(朴)、马( 致远) 等杂剧作家, 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 源于宋元南戏, 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 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 、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 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6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 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 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 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7 、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 即公元 1790 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 三庆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 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 、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 1828 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 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 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 1840 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9 、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后不久, 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 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

中国戏剧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