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财经大学陈军昌博士论文序与后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西财经大学陈军昌博士论文序与后记

作为学术论文,序本来不必须。但是,我还是有许多原因,觉得要有个序作
为全文的引子。
同时,表示歉意的是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本文的篇幅过于庞大!本文对此的一个解释是:这篇论文的工作量相当于作也很难。还好,我预期的大部分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假如这篇论文将来能够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理论领域的话,还需要许多研究者的长期工作才行。
在这七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内心的境界。
当然,收获的还有观察世界的眼光。事实上,关注一个国家或巨大的经济系统的现在和未来走向,有时需要跳出这个系统才能看清,因为至少可以避免利益关联对于判断地影响。在江财的七年类似于“小隐于野”,使得我可以平静地思考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所有的经济学理论研究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的世界。
“认真对待博士阶段的研究和学****经历”是一份承诺,是当初进入江财攻读博士学位时我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力去做好,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信守了。也许,对于大多数的非天才的普通人来说,“坚持”是不失去人生目标的必须的品格(假如这个目标不是过于简单)。这也是我的一部分人生。人生是经历,不同的经历构成了不同的人生。
每个人的终点其实都一样,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同的人的幸福标准是不同的,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也许和所有的物质享受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时即使困苦也会带给人幸福,只要你觉得值得。显然,每个人衡量人生选择“值得”的标准不同,这是主观的感觉。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选择是差异的。一样米养百样人。
我的这段人生中几乎没有物质的收益,生活的标准也不高(六年多时间住在一间陋室(研究生宿舍B2一403房)中,维持温饱的生活水准),但是我觉得充实,我有幸福感!我骨子里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欣赏“格物、致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希望有一番事业。在艰难的时候,有时想到中国的传统文人,例如:王守仁,对于追求人生目标中痛苦的感受,我们是相同的。大约在500多年前,王守仁(别号阳明)被贬至穷山恶水的贵州龙场骚站做骤垂,他很痛苦,不仅仅是因为一无所有,关键是37岁的他所追求了20多年的天地间规律
“理”仍旧没有着落,在最无助艰难的时候,他顿悟了,完成了20多年来的梦想,超越了程朱理学,创建了中国一门新的哲学,成为了与孔子、孟子、朱子齐名的圣人。王守仁的痛苦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所有思考世间致理的人都会经历的。这些思考者到达学术顶点的毕竟是极少数,重要的是无数学者探求世界的精神。
1993年底,正值中国开始正式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前后,经学校批准,我在华东交通大学创立了市场经济研讨会这个学生的学术研究组织。当初和一批上百号同学开展市场经济的研究工作,大家凭的是一种精神:忧国忧民、探求真理。可以说,从本科毕业到读硕士研究生、到三年的工作、到读博士研究生,这种精神我都没有放弃。也许,这是几千年根植在大多数中国文人骨子里的精神。我尽力了,亦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性始终是自己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心底里都根植有高尚道德标准(真诚,善良,忠信,仁爱,美析一。内含“政务专业化”的分工形式化研究视角好,利他…)的本源,这是所有人通过分工(也是一种间接利他形式)网络构成社会的基础。极少数人一丝不苟地严格约束自己去
遵循高尚道德标准。大多数普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生活的压力,名利的诱惑…)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好像放松论文的难度以期早日拿到学位。所以社会普通水准的道德标准可能是个介于高尚和低俗之间的平均水平(这个观点未经证明,呵呵!)。我这几年将自己的物质需要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生活对心理的压力有所疏缓,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社会,假如大多时候(除了特殊紧急情况)大多数人都将高尚道德标准去要求他(她)人,那么大多数人的效用的压抑将使得这种社会发展失去意义?所以,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性始终是自己的事情!
夫德,律己者也;法,律人者也;德之不为法者,予人自由也;法之不为德者,予人约束也;修德者,以之为己心之境界;修法者,以之为家国之安定;古之大德者,多律己甚于律人,谓之:圣人也;古之***者,律人甚于律己,谓之:贤人也。圣人者,重德而强于谋心,虽才弱也无妨;贤人者,重才而强于谋事,虽德缺亦无妨;古之圣人与贤人皆俱者,难寻。凡人皆有私利,所谓“天下人熙熙”之所图。若以德、法皆律世人,一则恐难行之,二则恐世人皆苦;所以,不可求全;昔亚当斯密言:人皆有私,汇之众则为公益,乃此理;昔同仁堂曰:
“修德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亦此理也!人品这种东西,不经历敲打磨砺,哪里轻易出的来高品质,所谓敲打磨砺无非是利益引诱和苦难煎熬。品性、毅力、洞察力都不是天生的,也都是需要不断磨砺和打熬!和平年代,磨砺的机会并不多,假如所处的环境宽松或者

江西财经大学陈军昌博士论文序与后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5.41 MB
  • 时间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