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从内在精神、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注意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从内在精神、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注意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以比较,以有效指导教学。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教育;产婆术
  一、孔子与启发式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开了先河并占有重要地位。[1 ] 提到孔子的启发教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 这句话。孔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启”“发”的前提是达到“愤”“悱”之境。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即“愤”之时,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与学生指点,学生才能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后,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如果学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应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不启”“不发”“

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领悟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很适合当今我国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则是以教师为主体。苏格拉底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讥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并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归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虽然也在自己走,但一直是按照教师指定的路线,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学生缺乏自主性。而且,最终也是以教师的既定目标为评价标准。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始终把学生和教师把在同一层面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彼此交流,互相启发。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发问,启发对方深入思考。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包含了教学相长,叩其两端,师生间相互促进等内容。他确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开始教师努力装出自己很无知,虚心求教的样子,当
学生自信满满地给出答案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讥讽,通过对学生的讥讽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接受老师的观点。因此,它首先就把教师摆在较高的位置上,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预想掌握之中。在“产婆术”实施过程中,虽然也是以师生间的谈话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但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居高临下的控制着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最终结论也由教师来下。因此,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包含有教师一定比学生高明这一层意思。
  4.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艺人生
  • 文件大小4.84 MB
  • 时间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