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目标的层次呈现与确定.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目标”的层次\呈现与确定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学科的总体性理解。它必须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进可落实的具体目标中。按照格朗伦德的说法,作为学****结果之表述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行为目标”、“达成目标”、“可计测目标”的性质。可见,微观层次的教学目标不能被“虚化”,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是在教学之后可以实际检测的。
  
  二、“教学目标”的呈现
  
  “教学目标”的呈现总是与我们对于“教学”所进行的“计划”相关的。“教学计划”所涉及的时间有长有短。我们需要对一堂课、一个单元进行计划,并形成所谓的“教案”或者“教学设计”;也需要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教学进行计划。前一个方面是对具体教学活动的计划,后一个方面是对学科教学的总体进行某种安排与定位,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教学活动将如何进行,因此常常容易被我们忽视。前一个方面可以称为“课时计划”,后一个方面可以称为“课程计划”。任何课时计划如果缺少了课程计划这个框架,就可能会陷入到局部化和细节化当中。细节的设计再精致,也可能产生总体上的不合理。事实上,“教学目标”层次上的混乱正是由于没有把课程计划中的目标与课时计划中的目标区别开来。为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1 在课程计划中呈现中观层次、宏观层次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任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形成宏观和微观层次的目标观。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老师们应当在什么地方表现这些目标呢?我们认为,不应该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中,而应该在学期、学年或者学段的课程计划中。
  在课程计划中,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培养目标的理解、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学科教学在“三维”目标上的要求;也可以明确自己今后在本学科教学中所要追求的总体方向、基本定位。大多数老师只****惯于设计课时计划,还不****惯于制订课程计划。这不利于我们在整体上改进学科教学,不利于自己的教学思想走向系统化。走向自觉,并形成必要的提升。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需要补上的一课。
  
  2 在课时计划中呈现微观层次的目标。
  在设计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只应当呈现微观层次的教学目标。原因很简单:教学不是神秘的活动,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空想当中,我们希望实现的任何高层次的目标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安排才能体现出来。
  与我们通常的做法有些不同。通常的做法是把教学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都放在课时计划中进行呈现与表述。这种做法存在这样一个潜在困难:从宏观目标到中观目标、微观目标,实际上很难形成一个直接的分解或者推理关系,勉强这样去分解,很容易使教学活动偏离学生当下的实际,使教学失去基本的灵活性。我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即使这样去做了。也只是出于一种“形式”上的考虑,有些“八股”,并且会使教学目标流于空疏。
  我们主张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只需要呈现和确定本课时或本单元的微观目标。有人可能会担心。根据这样的计划进行的教学是不是显得“高度不够”,不能实现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原因有二。第一,我们是在课程计划的框架下

教学目标的层次呈现与确定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