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制
2010年4月我国首次暴发鸭坦布苏病毒病,并在短短数月内迅速蔓延至江苏、浙江、福建等多个东南沿海省份及北方部分地区。病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采食骤降、产蛋减少乃至停产,精神沉郁、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导致死浅析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制
2010年4月我国首次暴发鸭坦布苏病毒病,并在短短数月内迅速蔓延至江苏、浙江、福建等多个东南沿海省份及北方部分地区。病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采食骤降、产蛋减少乃至停产,精神沉郁、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该病传播迅速,已成为危害水禽养殖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做好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原学
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病群,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45-50nm,具有囊膜结构。该病毒不耐热,不耐酸,对去氧胆酸盐、***敏感,常规条件下病毒无血凝性。鸭坦布苏病毒易于鸭胚增殖,且经尿囊腔接种可在鸡胚上增殖;鸭坦布苏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典型黄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RNA全长10990nt,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结构蛋白E蛋白是病毒囊膜上的主要抗原蛋白,与病毒的吸附、入侵、膜融合及成熟等相关。
二、流行病学
国外于195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库蚊样品中首次分离到坦布苏病毒,随后相继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及泰国地区的蚊虫样本中检出。2000年,kono等从马来西亚霹雳州4周龄***体内分离到Sitiawan病毒,该病毒与坦布苏病毒遗传学关系密切,感染鸡群表现为生长缓慢、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同时并发有神经性脑炎。我国于2010年4月首次从福建、浙江、安徽等养鸭场密集区域爆发坦布苏病毒感染,并迅速蔓延至东南沿海省份及北方部分地区。坦布苏病毒感染宿主十分广泛,能感染樱桃谷鸭、番鸭、绍兴鸭、麻鸭、康贝尔鸭等多个品种的家养鸭,此外还能感染鸡、鹅、肉鸽等,其中鸭与鹅高度易感,鸡次之;动物的易感性除品种外还与日龄相关,5日龄至2周龄的樱桃谷鸭易感,5周龄后易感性下降。
黄病毒属病毒的传播媒介通常为蚊虫、蜱虫等节肢动物,作为黄病毒属成员的坦布苏病毒的传播媒介为库蚊,蚊子也是其潜在的传播媒介。目前坦布苏病毒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但有研究表明坦布苏病毒可通过种鸭、种蛋的方式进行垂直传播。
三、临床症状
病鸭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突然下降、产蛋率骤减,甚至停产。部分感染鸭出现明显的排绿色稀便现象,并伴有精神沉郁、喜卧等表现。感染初期病鸭通常采食量明显减少,缩脖、一段时间后可出现角弓反张、腿瘫、身体震颤等神经症状;感染后4-7日为死亡高峰期,一般与感染13天后逐步恢复采食,但会出现生长缓慢,产蛋率低下的情况。
四、诊断
目前通常根据感染动物的临床特征及剖检病变作出初步诊断,再依据试验室检测确诊,实验室确诊通常包括病原的分离、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免疫学检测等技术手段。
1、病毒分离鉴定
利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病鸭的脑、脾脏、卵巢等组织研磨完全,离心取上清过滤,经尿囊腔接种9-12日龄SPF鸭胚,连续盲传3代后感染的死亡鸭胚可见有明顯胚体有明显的水肿、出血现象,部分胚体可见坏死灶。
2、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可通过免疫沉淀、免疫凝聚反应、免疫双扩散等方法

浅析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