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阳羡古城.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阳羡古城
阳羡古城,即今宜城街道。向来是宜兴县治之所在,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阳羡古称荆邑、荆溪,到秦代设郡县制度时,改荆溪为阳羡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宜兴县志》载:“盖荆溪
阳羡古城
阳羡古城,即今宜城街道。向来是宜兴县治之所在,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阳羡古称荆邑、荆溪,到秦代设郡县制度时,改荆溪为阳羡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宜兴县志》载:“盖荆溪之阴多山,其阳衍沃。”即溪南(阴面)多山地,溪北(阳面)室衍沃平原。因“衍”与“羡”音邻近,义相通,故名“阳羡”。此名沿用了500多年,直到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表彰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平定江南”之功,把阳
羡县升作义兴郡。宋代宋太宗赵先义登基后,为了避讳,在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把义兴县改为宜兴县,至今已沿袭了1000多年。
自汉以来,阳羡古城的城址屡有变迁。秦汉时期的阳羡古城,名虾虎城,位
于宜城南门外的土城、碓坊一代。因当时的城墙用土垒砌,故称“土城”,即今
土城社区居委的所在地。后是吴赤六年(243年)建的阳羡故称,前临荆溪(长
桥河),后靠近太滆河,城周长1里90步(约635米),高1丈,濠濶3丈5尺。
至晋惠帝时升阳羡县为义兴郡,下辖六县,其中阳羡县一分为三(阳羡、国山、
临津),阳羡县城移至县南。据《宜兴县志》载:“阳羡城在梅园岭稍西,为大涧、彭庄一带的君山(即铜官山)北麓,平林清旷,距今县城十五里许,疑是阳羡古
城旧址”。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撤除义兴郡建制,阳羡等三县归并为义兴县,县城迁回原阳羡古城址。元年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攻克宜兴,城毁。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部将杨国兴,争夺宜兴,重建县城,为了加强防卫,城墙改用砖石筑成。至明永乐四年(1406年)益展拓之,南至周渎(今南虹河),北至庆源(现太滆河)。东西夹两氿,城之直径3里(约合1500米),城周长9里30步(约合4545米),城墙高2丈5尺,护城河阔3丈余,深1丈5尺。弘治四年(1491年),县令陈策复修。正德七年(1512年),刘一中修正雉堞,并筑东西北三水关,俱有闸,有护堤;十

阳羡古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