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乾隆御诗碑探幽散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乾隆御诗碑探幽散文
  【关于禅】
  阳光从参天古柏的缝隙里洒下一缕缕暖和时,碑廊院内显得特别静谧而安详,颇有一种禅味。
  而说到禅,少林十八罗汉潘国静说:“禅乃悟也,静也。即“悟”“静”生慧。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

  乾隆在巡游百泉的日子里,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些很实惠的事情,比如于二十四日免除河南歉收地方额定赋税的非常之五,三十日免除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等县其次年的额定赋税等,都被当地百姓含泪地镌刻进文字的碑刻上,流芳百世,供后人颂扬。而在这里,我想琢磨的是——他留在御碑上的诗歌。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作诗,他一生作诗的数量43000多首,几乎相当于全唐诗的总量,是历史上一位高产诗人,的确堪称一奇。据说有一次他去香山,5日内竟然做了67首。但是他在巡游辉县的这段时间里,据资料记载,仅仅留下了11首诗歌、6块匾额和一幅对联。我们在碑廊读到的只有四首。
  【同归何碍却殊途】
  前者周程后者朱,同归何碍却殊途。深知天帝理数蕴,不作语言文字儒。
  咸思安贫乐道趣,常依月到风来湖。啸台近在烟霄里,异世芝兰结契无?
  这是刻在第一块碑上的诗,是他巡游安乐窝后所写。***这首诗歌的文字背后,我如同看到一个凝眸深思的皇帝,一个博学儒雅的学者,一特性幽高洁的志士,正踯躅在夫子祠旁的竹林里深思低吟“前者周程后者朱,同归何碍却殊途”,他在想什么呢?


  也许他正在理学大师们的经典里找寻他们殊途同归的缘由吧。周敦熙将佛、道二教援入儒学,提出新的儒学理念,创建出一种理学形态,邵雍又提出“内圣”一说,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关键在于擅长内心修养,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白方向,他在太极书院讲学布道,与他的两个弟子程颢、与其二程以及慕名来访的周敦颐诚意切磋,最终在二程那里形成真正的理学,又在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那里集于大成。在乾隆皇帝的眼里,这些人“深知天帝理数蕴”,断非是卖弄“语言文字”的酸夫迂儒。他敬重这些人均为学问渊博的大师,他们或时代、或身份、或地方不同,却能够安贫乐道,殊途同归,或开创、或传承,或奋斗,共同促成了一项事业的胜利,这须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乾隆虽然没有干脆作答,却用一个有力的反诘问句,引起我们的思索。
  在这里,乾隆并非真的就仅仅是在谈论古人,更是在借理学文化的传承精神,来思索一个朝代的命运,来找寻一个民族发展的更为和谐的路子。理学作为一门学问,假如没有这些人继往开来、精诚合作、团结奋进的奉献,就不行能有后来理学的发扬光大;同理,一个民族假如离开了这种精神,就肯定是一个涣散的民族,一个颓废的民族、败落的民族。因此这一句“同归何碍却殊途”的反诘,问得是何等有力、何等微妙啊!对于一个登基十五年的皇帝来说,他追思先贤,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仰慕,对治国之道的思索!看来读乾隆的诗歌是须要站在一个俯瞰社稷民生的高度去品尝的。


  “深知天帝理数蕴,不作语言文字儒。”既是对理学大师的赞美,也是在表达诗人的一种志向。“咸思安贫乐道趣,常依月到风来湖”,一份清贫,一份淡泊,是人生于高雅处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安静致远的胸怀;“啸台近在烟霄里,异世芝兰结契无?”对孙登的仰视,对邵雍的思慕,对月亮的依恋,对兰芝的`崇誉,既是乾隆对他们灵魂的阐释,也是对他人、对自己应有操守的一种反思。他追慕先贤,在理学大师呆过的地方找寻儒香的痕迹,欣叹“读书近溯周程旨,恰喜明窗暖日暾”;他擅长思辩,在碑廊前徘徊不前,感慨“巡檐更读前人句,却似韩陵可语稀”,这虽然不免有些偏颇,但都给我们留下了某种精神的示意。
  现在,乾隆的这些诗歌站在一块石碑上被人们瞻仰了千年,我想,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古代的皇帝,更是缘于这首诗歌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和治国理念,它透露出了一个皇帝的内心所怀,就如一鉴光明的镜子照明古代,鉴亮后人。
  【知乐仁乐逸兴飞】
  其一
  清跸来游卫水源,小加构筑俨林园。洛中名胜山川秀,秋杪风光颂菊存。
  座晚沧池下鸥侣,阶含碧藓育桐孙。读书近溯周程旨,恰喜明窗暖日暾。


  其二
  半顷明湖绿竹园,卫诗风景尚依依。大珠小珠玉盘落,知乐仁乐逸兴飞。
  竿线不期鱼受钓,樊笼惋惜鹤思归。巡檐更读前人

乾隆御诗碑探幽散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