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植物保护通论作物病害.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病害的种类
按照病原物分类,水稻病害可以分成下列几类:
1. 真菌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恶苗病等
2. 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
3. 病毒病害:水稻普通矮缩病(RDV)、黄矮病(RTYV)、条纹叶枯病(RSV)等
4. 线虫病害:如干尖线虫病、茎线虫病等。
稻瘟病 Rice blast
一、症状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
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 叶瘟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4 种类型:
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慢性型(普通型)
“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褐色坏死线
。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

普通型(慢性型) 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层。
急性型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白点型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 褐点型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的褐点病斑。
,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
,可造成种子带病。
* 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
二、病原物
* 病菌无性态为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属半知菌类。
* 有性态为稻卵孢球腔菌(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门,但一般极少产生有性世代。
生理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8~37℃,适温为26~28℃。
分生孢子在10~35℃均可形成,以25~28℃为最适。
孢子萌发温度为15~32℃,适温25~28℃。
稻瘟病病原形态图
1. 分生孢子梗
2. 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萌发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需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直射阳光或光线则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及菌丝生长。)
分生孢子的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好有水滴或水膜存在。一般在适温下,满足水湿条件,-1小时,分生孢子即开始发芽。
结露时间不到7小时,病原菌孢子不能完成侵入。
三、发病条件
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
稻瘟病爆发流行的根本原因是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化以及品种单一化种植后抗性丧失。
潜在致病小种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一个地区品种丧失抗性,是与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密切相关的。
水稻的抗病性
水稻品种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
致病性分化
稻瘟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可区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
抗病机制水稻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叶表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寄主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与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成正相关。另外,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即寄主细胞在病菌侵入初期,迅速发生过敏反应,受侵细胞变褐坏死,使入侵菌丝被限制在侵染点附近,甚至死亡。
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
抗病品种所具有的抗病基因只有对应于病菌小种的无毒基因时才表现抗病,如果被病菌小种对应的毒性基因克服,则表现感病。
2.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病害发生与发展的主导因子。在气象因素中,以温、湿度最为重要,其次为光和风。水稻处于感病阶段,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反之,连续出现晴朗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5%,病害则受抑制。
3.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其中,以施肥和灌水尤为重要。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稻株体稻株恋青披叶,硅质化细胞数量下降,有利于病菌侵染。长期深灌,易造成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也会加重发病。
* 稻瘟病流行是病原菌群体和水稻群体间在气候条件与栽培因素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害循环:越冬与初侵染源
稻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病稻草上越冬病菌产生的孢子可引起初侵染,形成中心病株。
稻瘟病

植物保护通论作物病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