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2篇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2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实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2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实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廓、气象雄浑的意境,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主动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想像力,感悟诗人主动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学写生字。诵读诗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创新思维。通过显明的图画入手,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主动探求学问,采纳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后由图入文,图文结合,不断理解文字传达的意境。最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渐入佳境,在读中思、在读中想、读中悟,直至最终融情于景,感悟其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挚友,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出示挂图)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去游玩的地方,这座楼坐落在山西,楼有三层,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那有没有小挚友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
2、对,你们真聪慧,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3、指名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指名拼读“鹳”(guàn)。
二、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谁登上鹳雀楼?(作者)作者是谁?
王之涣:唐代闻名诗人。从青少年时起就勤奋读书,刻苦写作,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写的诗深受人们宠爱。
过渡: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课文
1、你们想读这首诗吗?那先小声的跟着老师将这首诗读一读。
2、自己再读一读,把不相识的字用铅笔将它们画出来。
3、这次我们再大声地跟着老师读,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自己画出来的字的读音。
(先听老师范读,再跟着老师读,可以把握住对这首古诗的朗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找出不相识的字,为下一步的识字教学做一个铺垫。)
四、识字教学
1、小挚友读书读得很仔细,很正确。(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相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挚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2、现在就请已经打算好的小挚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3、你们的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下面我们再来个读字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的最好。(分小组读)
4、你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挚友吗?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记忆。)
五、写字教学
1、过渡:我们在相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后,假如会写它们,那就更好了。
2、视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师巡察指导。
(引导学生驾驭生字。并细致视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而仔细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6、作业:写生字
其次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这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的,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一)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留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依次,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探讨。
3、全班沟通。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
(意在培育学生自行获得学问的实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老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二)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索: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2篇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