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染病概论 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染病概论_PPT课件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姚海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传染病现状: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抬头。其根源:






基本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
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有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例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和某些真菌,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如艾滋病)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到达其不****惯寄生的部位、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时,则可产生机会性感染。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机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药物、劳累、放射治疗等有关。
感染后主要表现形式: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霍乱弧菌),也可以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为健康携带者,如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

传染病概论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279 KB
  • 时间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