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寄生)浅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共存.doc.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共存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刘寄生

[摘要]: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曾在本校做过些许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鹤山一中作为一所以农村生源为主的中学,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大众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播放的大多是古典、高雅的音乐,不好听。95%以上学生喜欢通俗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 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例如贝多芬,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过这个名字,具体就不知道了。肖邦只有50℅的同学听过,还有的学生闹出笑话“肖邦他姓肖名邦自然是中国人啊!”,而对通俗歌手及其作品如数家珍。一节音乐课,一边是老师要根据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一边是学生想上音乐课但不想听老师放的音乐。据此情况,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关系究竟如何?能否在音乐课堂上有机共存?
关键词:高雅音乐通俗音乐雅俗共赏有机共存
一、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概念梳理与形态认识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字面上。认为“高雅音乐”就是雅致、雅观的音乐,能登大雅之堂的音乐,;通俗音乐就是土俗、俗套、随便哼唱的音乐,即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音乐。而对两者的认识,我们更应该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深层次上来认识。
1、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严肃”、“经典”这三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凶险、刺激、滑稽,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明快、温柔、甜蜜、清新,还包括“严肃”、“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不能让它“高”到可望而不可及的阳春白雪的位置。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不是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的本质差异。两类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大小及其恒久性不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失败的,并且是很快即被遗忘的。用伟大的经典音乐作品与随时涌现的通俗音乐新作品进行审美价值的比较,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2、通俗音乐从形态结构上看:它往往形态较为简单,音域不宽,且多在人类最容易听的音区范围内;音乐的发展变化较少,特别是缺少频繁快速的离调;节奏相对单纯,大量的作品存在着循环重复的机械性节奏型,未经训练的一般听者,也能够很清晰地分辨出来旋律与伴奏的层次。这样的音乐往往具备听觉的感官美的特征,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与注意力的专注程度要求很低。由于不要求听者有较高的听知觉把握能力,因此它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听觉经验不是很多的人。由于听觉经验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多地喜欢这样的音乐;反之,这个群体也就往往不喜欢对他们的听觉来说太复杂的作品——“高雅音乐”中比较复杂的作品。如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则是采用山东民歌《王大娘顶缸》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很好的诠释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故事,也给观众以听觉上的较大冲击,久听不厌。
所以,笔者认为:首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人教版)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一些适当的修改,增加一

(刘寄生)浅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共存.do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