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刑法分则案例分析案例二十:[案情]:被告人傅盛萌,男,40岁,工人。 傅盛萌欲与离异之妻宋某复婚,宋不同意,傅便产生放火烧毁房屋之念,以迫使宋无地方居住,达到复婚的目的。2002年8月20日21时许,傅盛萌携带汽油、火柴等作案工具窜至宋某租住的某厂职工宿舍楼507室外。翌日凌晨,傅将汽油由门下方缝隙倒入室内,用火柴点燃后逃离现场。宋某及其女傅某被烟窒息死亡。[问题]:傅盛萌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是(间接)故意***罪,还是放火罪? [法理分析]: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从主观上看,傅盛萌有放火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希望火灾的发生,积极追求房屋的烧毁,同时对宋某及其女傅某的残废也存在放任的心态。客观上,傅盛萌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火灾。但认定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实施了放火行为,也不在于其主观动机,而在于傅的放火行为危及了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宋某租住的是某厂职工宿舍,居住在职此的并非只有宋某。虽然傅盛萌其本意只是要烧毁宋所租的宿舍,虽然火灾实际导致的宋、傅二被害人死亡在傅盛萌的预计之内,但火灾发生后危及的是整栋宿舍楼的安全,傅盛萌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既不能完全预见,也不能有效控制,即使未造成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也不影响其放火罪的成立。火灾造成宋某及其女傅某之死,属放火罪的加重情节。综上,傅盛萌构成放火罪而非(间接)故意***罪。案例二十一:[案情]:被告人陈正平与陈宗武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各自开店经营面食早点生意,两店相邻。陈正平眼见陈宗武经营的面食店生意兴隆,而自己经营的小店却生意清淡,于是心生妒忌,加之此前双方曾因打牌、发短信息等琐事发生过矛盾,遂产生在陈宗武店内投毒的恶念。2002年8月23日,陈正平购买了“毒鼠强”鼠药剂12支,粉剂50克,并在其小店内做试验。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陈宗武的面食店外操作间,将“毒鼠强”投放在白糖、油酥等食品原料内,并加以搅拌。次日晨,陈宗武面食店使用掺有“毒鼠强”鼠药成分的食品原料制成烧饼、麻团等早点出售,导致300余人食用后中毒,其中42人死亡。[法理分析]:针对美国“”事件发生以后我国恐怖犯罪活动的种类、特点和趋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2月29日及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从立法上加强对恐怖犯罪活动的斗争。该修正案修订了刑法关于投毒罪的规定,将原来简单的“投毒”行为,修订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两高”通过司法解释将这种行为规范为“投放危险物质罪”。从犯罪构成要件看,陈正平为泄私愤,故意往他人食品原料中投放毒物,造成众多人员伤亡,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其行为完全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特征,一审判决、二审裁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完全合法。法院依法及时公正审执此案,产生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陈正平从9月13日作案,到10月14日被执行死刑,仅仅一个月。同时,案件审判程序完全合法,一、二审人民法院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关于时限的规定,均依法为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有效维护了被告人的陈述权、质证权、辩护权、上诉权等合法诉讼权益。这些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司法公正的决心和能力,进一步彰显了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安全、保障公民包括被告人基本人权的现代文明司法形象。同时,也强化了法不可违、罪不可犯的刑法一般预防原则,成为教育公民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又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该案的发生,也给有关部门对“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敲响了警钟。必须提高社会公众对“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严重危害性的认识,从制造、买卖、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切实防止类似严重犯罪事件再度发生。该案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意义。社会治安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各负其责,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实行综合治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注意及时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的矛盾和纠纷,将其切实消除在萌芽状态和未然之时,否则,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矛盾和纠纷一旦激化,将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造成难以挽回、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务必要注意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真正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思想,自觉将自己的活动纳入法制和道德的轨道,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越法律和道德的雷池半步。[判决]:2002年9月30日,经公开审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陈正平为泄私愤,投放毒害性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众多人员死亡的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171 KB
  • 时间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