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等高线系列教学活动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等高线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地图部分提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教学目标,这将为学生“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以及认识、适应、利用地理环境打下基础。这一教学内容是初一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刻认识这一学****过程的本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生活中是通过侧视观察获得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而等高线地形图则采用以顶视观察、抽象表达地理事物的方法。因此,这一学****过程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变换观察角度为顶视,掌握用绘制在平面上的等高线表示立体地形的方法,建立起侧视形象与相应等高线形态之间的联系,并学会进行相互转换,能够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在头脑中再现出对应的各类地形表象。显然,仅靠一般的听讲、观察难以实现上述转化,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入体验,在体验中观察、操作、表达,才能实现相关知识、能力的内化。据此,笔者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以下设计。一、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直尺、塑造山体模型的橡皮泥、小刀和白纸,教师准备连成等高线的红色塑料绳。课前分组合并座位,先让出教室的前部留作模拟登山和拉等高线的场地,并在地上用粉笔画出模拟的环形山脚线。二、活动设计 ,测高、拉绳连接形成等高线教师先板图或投影一座山(一侧为缓坡,另一侧为陡坡)的侧视图。假设8组学生分别从山的不同方位登山,每个小组都带有GPS仪(或装有GPS软件的手机),分别在海拔100米、300米、500米处定点,并测出山顶的海拔高度(550米)。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3个学生,模拟从教室前部假设海拔0米处的环形山脚线出发,分别代表本组到达100米、300米、500米海拔点。然后,位于最外围的8个学生蹲下,以肩膀高度表示100米的海拔高度,并让大家同拿一条绳子连接成海拔100米的等高线;同理,位于海拔300米的8个学生也蹲下,以头顶的高度连接绳子形成海拔300米的等高线,位于海拔500米的8个学生则站立,以肩膀的高度连接绳子形成海拔500米的等高线,另请一位同学以头顶矿泉水瓶盖代表山顶的海拔高度(550米)。这样,模拟登山的同学以代表不同海拔高度的三个红绳圈,组成简单的等高线立体模型。上述操作及其结果,为学生转换为顶视,想象平面上的等高线提供了实物支持。教师据此引导学生想象并体验“把这些等高线圈套在山上并从上往下看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山的侧视图和白纸上尝试绘图表达。 ,绘制等高线,判断陡坡、缓坡和陡崖在学生想象顶视观察等高线的形状之后,教师让拉等高线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形成以矿泉水瓶盖为中心的3个不规则圆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标注海拔高度及根据侧视图上山峰不对称的情况,调整等高线形状,以反映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对应关系。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从侧视到顶视观察角度的变换,建构起侧视的山峰与等高线之间的联系。为强化这种联系,教师可另外给学生一幅一侧带陡崖的山峰图(标注有100米、300米、500米、550米等海拔高度),让学生用橡皮泥塑造出该山体的模型,并分层、切割,逐层在白纸上描画出此山峰的等高线。教师引导过程大致如下:假设桌面为海平面,利用垂直于桌子的直尺刻度定高。每1厘米当作100米的海拔,据此来塑造该山体的模型并在模型的图示海拔处定点,用小刀分别刻划出100米、300米、500米

等高线系列教学活动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