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赋权法.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赋权法_权重确定的主客观赋权法组员:余芳云1011200110卢玲婕1011200147钟灵欢1011200148一、引言在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属性的权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被用来反映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很多多属性决策方法(如简单加性加权法、TOPSIS法、多属性效用理论等)都涉及到属性权重,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属性权重,关系到多属性决策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目前已有许多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或称组合赋权法)。1、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人们研究较早、较为成熟的方法,它根据决策者(专家)主观上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属性权重,其原始数据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决策或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同时增加了对决策分析者的负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1)层次分析法(AHP)、(2)最小平方法、(3)TACTIC法、(4)专家调查法(Delphi法)、(5)二项系数法、(6)环比评分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是实际应用中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它能将复杂问题层次化,将定性问题定量化。随着AHP法的进一步完善,利用AHP法进行主观赋权的方法将会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2、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研究较晚,还很不完善,它主要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权重,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不增加决策分析者的负担,决策或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但这种赋权方法依赖于实际的问题域,因而通用性和决策人的可参与性较差,计算方法大都比较繁琐,而且不能体现决策者对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有时确定的权重会与属性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常用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有(1)主成份分析法、(2)熵技术法、(3)离差及均(4)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等。其中熵技术法用得较多,这种赋权法使用的数据是决策矩阵确定的属性权重反映了属性值的离散程度。离差法确定的属性权重太粗糙,一般不宜使用,例如,属性fi、fj下各方案的属性值的最大离差vi,vj相等时,两属性下各方案的属性值的离散程度可能差别很大。3、两者的比较运用主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系数,反映了决策者的意向,决策或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运用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系数,决策或评价结果虽然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主、客观赋权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优缺点,为兼顾决策者对属性的偏好,同时又力争减少赋权的主观随意性,使对属性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进而使决策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人们又提出了一类综合主、客观赋权结果的赋权方法,即组合赋权法,这种赋权法体现了系统分析的思想。目前我国学者已提出一些组合赋权的具体思想和方法。二、原理与方法设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案集为S={S1,S2,…,Sm},属性(或指标)集为P={P1,P2,…,Pn},方案Si对属性Pj的属性值记为aij(i=1,2,…,m;j=1,2,…,n),矩阵A=(aij)m×n称为“决策矩阵”.通常,属性有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及区间型之分,并且不同属性的“量纲”,需要对决策矩阵A进行规范化,记已规范化的决策矩阵为B=(bij)m×(或由决策者直接给出)的属性权重向

赋权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