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童年生活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 1472 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权臣王导[1] [2] 。其父王华, 成化十七年( 1481 年) 状元, 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 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 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 祖父王伦便为他起名叫王云, 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 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他十岁时, 父亲高中状元, 王阳明随父赴京, 路过金山寺时, 他父亲与朋友聚会, 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 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 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 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 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 13 岁丧母后[3] , 继母待他不好, 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 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并非十分用功, 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4] 。年轻时与他父亲出游居庸关外,练****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编辑] 思想演变十七岁时, 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 可在结婚的当天, 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主奉道教许逊真人的铁柱宫, 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 他就向道士请教, 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 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 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此后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讨论养生的问题。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归余姚,船过广信,王阳明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之学, 王阳明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 什么都没有发现, 人却因此病倒。从此, 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议论说, 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 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 又未考中。同学中有人以不中举为耻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二十七岁,读朱熹的《上光宗疏》。“疏”中讲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于是王阳明开始懊悔以前读书虽然勤奋却无所得,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贪图读书的速度。于是他开始循序以求,但终于认识到“物理吾心,终判为二”,以致旧病又复发,这时见到有道士谈养生之说便因之而喜。二十八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明武宗正德元年( 1506 年), 因救戴铣而触怒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 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 修文县治)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17-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