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患者感受满意度.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的语源
n1、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早提出
n经济法这个概念,是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摩莱里(Morelly)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n 2、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n1843年,法国的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他的《公有法典》一书中再次使用了“经济法”的概念
对最早经济法概念的评价:
n摩莱里与德萨米的经济法与我们今天讲的经济法有很大不同,其仅限于产品分配领域,至今这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们与今天的经济法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已经含有了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思想。
3、蒲鲁东关于经济法的认识
n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蒲鲁东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说“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应该说蒲鲁东是最早提出经济法学说的人。
4、经济法概念的最后形成
n 二十世纪以来,德国学者莱特在1906年创刊的《世界经济年鉴》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但不具有严格的学术意义。以后不仅在许多国家的法学论著中,而且在有些国家颁布的法律中先后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如德国于1919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碳酸钾经济法》还有捷克斯洛伐克1964年颁布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
二、我国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表达
n1、1992年以前的经济法概念
n“全”:经济法是国家为调整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n“大”:经济法调整纵向、横向另加内部经济关系;
n“中”:经济法调整同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相关的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n“无”:某些学者认为经济法并无特定的调整对象
2、1992年以后的经济法概念
n“新纵横统一论”:经济法是调整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部门。(史际春)
n“协调论”: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杨紫煊)
“干预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李昌麒)
n“调节论”: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漆多俊)
三、经济法概念的总结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n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概述
n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
n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
n1、这种关系发生于国家协调经济运行的过程中。
n2、这种社会关系的主体即当事人有一方为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机关。
n3、这种社会关系不是当事人之间完全自愿协商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
n(一)确定的经济法调整对象
n1、市场监管关系
n指国家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国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2、宏观调控关系
n宏观调控关系: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进行调解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二)有争议的经济法调整对象
n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n2、社会保障关系
n3、涉外经济关系

第二章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z一、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生产社会化与“市场失灵”
z1、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
z2、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缺陷:
z关于市场缺陷的归纳与表达常见的有:市场竞争的不完全与不公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竞争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缺失;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社会分配的不公;市场经济的周期性等。
z市场的这些缺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
第一,市场的障碍
z即限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
z(1)市场本身固有的障碍。包括市场不完备、不健全导致市场机制不能顺畅发挥作用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不充分、不公平竞争两种情况。如信息不对称、垄断、不正当竞争导致的不充分、不公平竞争。
z(2)非市场本身的障碍。
第二、市场的唯利性
z(1)市场主体的唯利性使得市场主体不愿投资那些眼前盈利低、无利可图或者亏本,或者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部门和产品,导致公共产品的缺失。
z(2)市场主体的

患者感受满意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