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文学批评-最是盛气不可无文学批评怎么写.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批评:最是盛气不可无文学批评怎么写
1   文学批评,大略说来,有这么两种:一个是说好听话的,一个是说难听话的。好的批评,当然应该态度公正,标准客观,好处说好听话,坏处说难听话。只看见坏处看不见好处,一味地说难听话,要不得;只看见好处看不见坏处,一味地说好听话,一样要不得。而更糟糕的,是把残缺当完美,拿劣作当杰作,“宜诫翻奖,应呵反笑”,因为,这将淆乱一个社会的文学的评价尺度,也将败坏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喜爱被人赞扬,是人类的一个可爱的弱点,――不论多么不着边际的好听话,大家总喜爱听。所以,说好听话,即使说得天花乱坠,离题万里,说话的人也总能得着廉价,最少,不至于讨人厌,遭人恨。
  害怕被人否定,则是人类的另一个可爱的弱点。所以,说难听话,即使说得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也总是被人误解,甚至会受到猛烈的攻击和严重的伤害。
  黄莲救人无功,人参***无罪。于是,很多批评家宁愿选择做总能得着好处的“人参”,不愿做劳而无功的“黄莲”。为说真话,而惹她人不快,而让自己受累,何苦来哉?
  其实,“好听话”和“难听话”,本无所谓好坏,关键看它讲得是否合乎实情。假如言过其实,那么,“好听话”就一钱不值,假如言实相符,那么,“难听话”就大有裨益。
  然而,道理好讲,做起来还是极难。一个人,假如没有执着的专业精神,没有对文学的纯粹的态度,没有最起码的自尊心,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敢说“难听话”的批评家的。一个合格的批评家,要有一股子不愿随顺的“盛气”,要有一点耻感,要把随喜说好话、顺势说假话,当做有伤尊严的事情;甚至,还要有点牺牲精神,要把被误解、受伤害,看作自己应该负担的义务。文学批评文风之好坏和境界之高下,从专业能力方面看,决定于批评家是否有成熟的判定力和表示力,从伦理精神方面看,则决定于她的气是否很盛、耻感是否很强。
  从中国文论的角度来看,作文的要道,全在一个“气”字上:气盛则言宜,气衰则言乖。故自孟子首倡“养气说”以来,“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就成了中国诗学理论中的黄金定律和不易之论。唐宋两朝论文章,尤喜以“气”作比譬。刘禹锡说:“气为干,文为支,跨跞古今,鼓行乘空,附丽不以凿枘,咀嚼不以文字。”答柳子厚书而韩愈的比方更形象,也更有名,――她将“气”喻为“水”,将“言”比作“物”,视“气”为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气盛则言之短长和声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逮及清代,“文气说”益昌,强调的语气,也愈加斩截,类似“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这么的话,几乎成了挂在部分学者嘴边的流口常谈。
  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气最少由三个层面组成:一个是生理学层面,一个是心理学层面,一个是伦理学层面。其中现有先天生成的一面,也有后天养成的一面;就前者说,它含有一定的稳定性,就后者说,它又含有可重构的变易性。即使就其最初形态来看,气无非是“鼻息出入之气”,不过,经过主动的修养,这种自然形态的“生理之气”,能够逐步升华为精神形态的“心理之气”和更高意义上的“伦理之气”:“理气此气,血气亦此气,圣贤庸众皆此气,辨在养不养耳。”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上册,思篇・二十八
  那么,对文学批评来讲,最为主要的,是什么样的“气”呢?
  答曰:是伦理意义上的“盛气”,即充实而勃郁的浩然之气。它是真气、英气、正气、胆气的混合体,是批评家在克服了内心的顾虑和恐惧以后所取得的一个个性舒展、情绪饱满、心智活跃的状态;只有进入这么一个状态,批评家才能以一个自由的心态进行写作,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相反,假如处于气虚和气竭的状态,那么,她就会因为害怕而左顾右盼,而言不由衷地说漂亮话,而虚头八脑地说好听话。尽管,对一个批评家来讲,情、识、才、学也很主要,但相对而论,浩然之气更为主要,因为,没有它的推激和支持,批评家的内心就缺乏勇气和活力,她的情、识、才、学就极难被充足地表现出来。
  实际上,这种浩气甚至还应该有“怨”和“愤”的因子,即因为强烈的不满和热切的渴望,而表现出来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诉求。在司马迁看来,“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意有所郁结”则是圣贤们著书立说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史记之因此成为一部不朽的著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的胸臆间,也有一股沛沛然的浩气,就在于她的浩气里,流贯着敢“怨”、敢“发愤”的精神。李卓吾在焚书中论及伯夷列传时,便肯定了这一精神,同时,她也批评了后代学者的气沮色挠,没有出息:“今学者唯不敢怨,故不成事。”确实,文学批评的不发达,往往不是因为批评家的气“太盛”,――所谓“盛气凌人”的批评,其实并不多见,――而是因为气太弱,弱到了近乎低首下心、低声下气、没有耻感的程度,所以,便无痛痒,无不满,无对话,无交锋。然而,浮枵不实的好听话,却是现成的,只要面正确是自己的“好友”或有点儿

2021年文学批评-最是盛气不可无文学批评怎么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