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课文留白处能添加想象,挑战更为生动地讲述故事。
,探知“树在道《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课文留白处能添加想象,挑战更为生动地讲述故事。
,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深入王戎的思维过程,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反复诵读,触摸文言韵味
。强调:“取”的意思是摘。
,要求:读准读通。
。重点推进读:“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
相机:古人是根据意思来判断停顿的,“尝”“唯”的意思是什么?读准停顿——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
,挑战读。相机:你发现古人书写的****惯了吗?(竖着书写;无标点)
:“之乎者也”。
(1)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字古人特别喜欢用,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之)看到反复出现的字词,我们肯定要追问:三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相机理解并指名读: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信然。
(2)拓展“之”的不同意思:“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的);“光持石击瓮破之”(指瓮);“吾欲之南海”(到……去)。
(3)小结:真是一个百变的“之”!它与其他三个文言文中的典型的字一起组成了一个成语,叫——“之乎者也”,这就是文言文表达的一大特点——文章中多用“之乎者也”。联系古人读文章的样子:摇头晃脑,“之乎者也”。
(4)学着古人的样子,齐读三句。
: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就是古人说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篇文章中就有一个古今异义的字——“走”。“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跑)
(2)拓展不同语境中的“走”:三年级的《守株待兔》“兔走触株”;古诗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理解“诸儿竞走取之”。
(4)拓展:你知道,古人用哪个字来表达“走”的意思吗?“步”:慢慢走;“行”:正常走;“趋”:小步快走。
:当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后,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了。齐读。
——回声读:有些地方可以重复一下,读出回声的感觉。先示范读,再男女生配合回声读。
二、对比思辨,读懂人物形象
,引出诸儿和王戎的不同行为表现。
(1)故事就从一棵李树开始啦!出示李子图。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李树呀?
(2)指名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理解“多子折枝”,想象李树上果子的样子。
(3)王戎和诸儿都看到这棵李树,他们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诸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动。
,深入诸儿和王戎的内心想法: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才会有如此完全不同的做法?
“不动”,剖析“不动”背后的思维过程。
(1)面对满树的李子,王戎真的是“不动”吗?同桌讨论。
(2)交流揭示:动了脑子想,板书:思考;动了眼睛看,板书:观察。
(3)深入“看”的行为:王戎看到了什么?诸儿不是也看到了这棵李树了吗?相机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心平如水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