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年级:二年级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活动。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好动、好奇、好胜、好玩,情绪有点随意性,知识面和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上课时有意注意的时间不能持久,最多只能保持十分钟左右,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计丰富多彩并富有童趣的活动环节,课堂活动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他们则能保持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
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
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乐曲中,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创作的喜悦。
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能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并知道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用多种形式感知、表现《阿细跳月》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特有的音乐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能合着《阿细跳月》的音乐节拍,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2、出示课题
观看彝族风光
初听全曲
“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跳月节的传说
观看彝族风光并对彝族有简单的认识
初听音乐并谈感受
用故事开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师:“这是男生还是女生在舞蹈?为什么?”
“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学****4/5拍
000xx的伴奏方式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并抽生用动作表现
3、用动作为音乐伴奏
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06-09